汇能网 >安全>环保>

污泥处理困境突围路径 内外兼修打通产业链

2016-09-18 11:54:43 来源:环保在线

“技术不是没问题”

在污泥行业里,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主任陈同斌自称“技术派”。不同于“万事俱备,只差政策”的主流观点,陈同斌认为,目前中国的污泥处理处置虽然存在政策和管理问题,但成熟的、适合大规模推广的成套技术设备和工程实践并不太多。这也是一个瓶颈,制约着规模化和市场化。绝大多数污泥无害化工艺中,处理后的残余物或产物仅仅是一种原料,而不是规范化、标准化的产品。

“很多专家说路不通。路为什么不通?实际上,技术也不是没有问题。总想着国外有各种各样的技术,从原理上和理念上考虑似乎也能适用于中国,但是到中国一落地,就会发现还存在泥质适宜性、经济合理性和管理水平等问题。”目前,全国已建成的五六十座污泥厌氧消化装置,能正常运行的只有几座。

诚如污泥消化,由于中国污泥含砂量高,不分解的砂粒会沉积在消化器底端,过一两年需要清理出去以恢复容量。污泥消化产生沼气,与氧气接触容易发生爆炸,清理砂粒时需要惰性气体小心地将沼气置换出来。“就这件事,你问全中国有几个人能干好?”对于水泥窑、火电厂而言,协同处理污泥在经济上并不合算,而且水泥产品的出路受市场波动的影响也较大。它们更多将污泥视为一顶“绿帽子”,戴上以降低被关闭的风险。

陈同斌认为,中国污泥产业上下游打不通,有政策问题,也有技术问题。从产业角度看,污泥处理技术普遍存在“能用但不好用,不经济、不方便、不连贯”的问题。他同时表示,处理污泥不能全靠市场经济,“经济效益比较差,不赚钱,但是也必须做。”

低价中标法则

“目前做水务、餐厨垃圾、垃圾焚烧发电的投资的上市公司都可能会参与污泥的投资,再过两三年预计会有几百家企业进入污泥处理的市场,就是各种乱。”业界资深人士张铭源曾介绍说。两年前,张铭源曾参加中国大污泥处理项目之称的广州市净水有限公司污泥项目招标,但张鸣源对招标结果并无期待,按照他的话说,“开标前,似乎就感觉到自己肯定会‘流标’”。

2015年9月,E20曾针对污泥处理成本做过一份调研显示,污泥处理干化焚烧技术的成本普遍在400—500元/吨左右。负责该调研的E20研究院院长助理肖琼表示:“但政府一方面恨不得污泥马上消失,另一方面,心理承受能力在100—150元/吨左右。”而张铭源所在公司采用干化焚烧方法,其处理成本即500元/吨,远远超过政府的心理承受范围,这使得政府普遍采用价格更低的技术。

清新环境一位高层管理者曾指出,“环保行业低价中标的根本原因在于责任主体划分上。目前承担环保责任的主题在于甲方而非第三方独立机构,所以很多公司冲着拿项目而去,并不考虑治理结果。”

根据规定,即使投标人中标,招标人要求中标人需要建设试验项目,并连续运行90个日历天(不排除国家法定节假日的日历上的自然天数),在包括含水率、PH值、重金属含量、减量比等试验后的指标均经过监测及格后才可以成为正式的中标人,若监测不合格则合同终止,并且要在30个日历天拆除设施。显然,“蛋糕就这么大,什么样的企业都想往里挤,现在是很多东西没理清,但预计过不了多久,污泥产业又是一个红海。”张铭源表示。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百度地图 |

本网站由汇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粤ICP备2022077823号-2

信箱:317493128@qq.co m 媒体合作QQ:317493128

电子商务协会 360安全认证 网络报警平台 不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无线互联网
1999-2020 www.huineng.042.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