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能网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的进攻

2016-12-27 17:28:07 来源:界面新闻

相较传统燃油汽车,电动车较低的技术门槛是使新创品牌趋之若鹜的原因之一。“从长远来看,纯电动车的发展前景非常好,但仍需等待完善。”一名来自沃尔沃中国动力工程部门的专业人士表示。他认为,除了常见的续航问题外,纯电动汽车在电池能效、工作温度及可靠性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正是基于此类原因,大型汽车制造商在现阶段开发新能源产品时更青睐插电混合动力系统。

“对于外部支持的依赖同时构成了这些新创新能源汽车品牌突出的表征及隐忧。”披仕迅咨询公司分析师陆帅观察到。他认为,这也是导致目前此类企业在产品研发及投放层面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在上述9个新兴品牌中,除云度、前途及和谐富腾拥有汽车制造业背景外,其余企业或借助与新兴汽车制造商合作,或通过融资建厂的方式来弥补其在生产能力方面的不足。

“他们需要足够的时间来研究潜在合作伙伴及投资者的兴趣点,并对后者施加影响。”陆帅表示。

以乐视超级汽车为例,尽管该公司在今年9月完成了首轮10.8亿美元融资,并宣布将于明年1月举行的2017CES上发布与法拉第未来合作开发的首款量产车型,但这距离乐视“SEE计划”公布至今已有两年时间,而3款规划中的产品目前仍处于概念车阶段,期间还出现了拖欠供应商货款及资金链断裂的不利传言。

眼下,资本市场对新创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兴趣正达到空前的高度。截至目前,威马汽车完成了10亿美元融资;车和家获得7.8亿元融资,累计融资规模超25亿元;奇点汽车母公司智车优行上月宣布获得6亿美元新融资;小鹏汽车则完成4200万美元直接融资外加6000万美元无息贷款,共筹措资金约1亿美元;蔚来汽车已经完成近5亿美元融资,而其计划融资额则为10亿美元……

然而,在不断提升的融资规模背后,逐渐泛起的泡沫也成为难以回避的问题。接近互联网行业的运营方式、基于个人或少数核心团队成员的担保形式以及难以形成的规模效益导致此类新创新能源汽车品牌及其投资者将承担更大的风险。

政策的变化将率先为新创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发展增加不确定性。时任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曾表示,中国政府坚持将逐步退出针对电动汽车的补贴政策,到2021年完全取消,今后将由市场决定新能源车的发展方向。在未来4年内,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将逐年减少20%,2019-2020年度将减少40%,2021年补贴政策完全退出。他指出,一个行业不可能依靠政府补贴来实现增长,应该让市场来选择技术路径。

与此同时,来自跨国汽车制造商的竞争也将加剧此类新创品牌的压力。目前,中国监管者正在酝酿一种“碳排放积分交易制度”的方案,以期对新能源车在汽车制造商总体产量中所占比例进行规定。工信部网站今年9月公示的《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表明,监管者将要求传统能源车型年产量或进口量超过5万台的汽车制造商按照一定比例来产销新能源车。到2018年,这一比例需达到8%,2019年被提升到10%,到2020年则达到12%。

这意味着,具有强大品牌及技术背书的新能源车产品或将在5年内充斥中国汽车市场,并对新创品牌造成冲击。以大众汽车为例,该公司日前公布其在华新能源产品发展计划称,到2020年其新能源汽车在华年销量将达到40万台,2025年达到150万台。今年9月,这家德国汽车制造商还与江淮汽车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新能源汽车。

而上汽通用方面则将斥资265亿元开发先进动力总成和新能源技术,并在2020年之前推出超过9款新能源汽车。按照规划,到2020年,该公司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5万台,而这一数字在2025年还将扩大到50万台。

这些跨国汽车品牌经销商当前的看法或许也能从一定程度上说明问题。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及长安福特的经销商均表示,新创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崛起不会对其现有业务带来影响。

“至少在短期内没有可预见的影响,”一名长安福特经销商说,“在新能源车型方面,福特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新款蒙迪欧近期推出了混动版车型,核心技术也已经开始国产化,未来还将有更多新能源产品导入中国市场。”

分析人士认为,比起来自现有汽车品牌的挑战,此类新兴品牌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由于在产品层面很难展开差异化竞争,因此这些品牌将在拥车模式、服务及用户体验等方面为产品带来具有排他性的附加值。”陆帅说。比方说,乐视方面希望将汽车产品纳入乐视生态,成为其服务生态链中的一个环节;威马汽车则将自身定位成“出行方案提供商”,侧重于用户体验;而蔚来汽车的运营理念更接近特斯拉,致力于推出高性能产品,以期向豪华电动车市场发起冲击。

在销售终端,新创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号召力暂时也未现端倪。记者在4S店随机采访的受访对象中,有40%的消费者表示“不会首选此类品牌”,35%的消费者表示“可以有条件地接受”,而坚定地表示“会考虑购买”的受访对象仅为15%。

“新汽车品牌本身对我来说并没有特别的意义,不会对我的购买选择造成影响。但如果一个汽车品牌在产品、定价或服务方面与众不同,倒的确会影响我的购车决定——无论它是不是新品牌。”一名消费者说。

责任编辑:林子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百度地图 |

本网站由汇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粤ICP备2022077823号-2

信箱:317493128@qq.co m 媒体合作QQ:317493128

电子商务协会 360安全认证 网络报警平台 不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无线互联网
1999-2020 www.huineng.042.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