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电动汽车市场继续保持产销两旺,新能源车保有量超过百万,稳居世界电动汽车市场第一大国。买了电动汽车,能不能用得舒心?这其中,充电是最大的问题之一。
近日,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鼓励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充电设施对外开放服务。 其它一些地方也在发展共享充电桩,这些能破解充电忧虑吗?
车多桩少制约电动汽车发展
在北京,电动汽车有10万多辆,充电桩已经建了9.75万个,从数字上可以看出,基本实现了1个桩配1台车。但具体到每个电动汽车车主,情况却差别很大,10万电动汽车车主中只有6万多有自己的私人充电桩,还有3万多车主只能依赖公共充电桩,“充电焦虑”依旧存在。
部分车主表示,由于没有私人充电桩,充电就像打游击,来回跑,哪里有共享的桩就去哪里充。在停车场也会出现电动汽车车位被占的情况,有时候停车费与充电费加起来的价格也让电动汽车车主吃不消。
与北京基本实现了1辆车配1个桩相比,放到全国范围,这个比例却是3辆车1个桩,车多桩少依旧是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建桩速度提升 到2025年满足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为了解决车多桩少的问题,去年9月至今,国家接连出台了加快居民区、企事业单位和停车场建设充电设施的指导意见,充电桩建设正在全面提速。国家电网已经把建桩的重点放在了二三线城市,甚至在浙江、江苏等长三角地区,充电桩建设已经延伸到了县城。
国家电网新闻发言人王延芳介绍,到2020年,要做到郊区县充电服务半径不超过5公里,环城区的充电服务半径不超过3公里,城区内充电服务半径不超过1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