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能网 >黄金>黄金资讯>

揭江口沉银考古发掘:大量金银财宝图 市民啧啧称奇

2017-07-24 15:45:12 来源:成都日报

发掘面积达20000平方米,共计出水各类文物30000余件。前不久,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文物出水让世人瞩目。而数百年来流传在成都平原的张献忠宝藏童谣,更是让人对考古发掘充满好奇。昨日,在四川省图书馆的巴蜀讲坛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为成都市民揭开这段考古发掘工作背后的故事。

传说流传数百年

为何去年才开始考古发掘

“石牛对石虎,黄金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一首在成都平原上流传了数百年的童谣,开启了昨日的讲座。“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是听着这首童谣长大的吧,甚至还有一个寻宝的梦想。群众对此是当作一个宝藏来关心,而我们考古人员是要用科学的方法、理论、手段才能进行考古。”高大伦表示,98天的沉银遗址第一阶段水下考古发掘工作其实凝聚着中国几代考古人的心血。“除去张献忠的沉银传说,江口自古以来也是成都南部的一个攻防重镇,这里的考古工作一直在进行。”高大伦介绍,在上世纪40年代,该地区就曾发现汉代崖墓等文物,偶尔也有因挖沙、捕鱼发现的金银,但散碎的线索并不能表明此处有考古发掘的必要。而令考古人员振奋的证据出现在2005年。“2005年以来,随着河道施工和公安机关的追缴,发现了一批文物。当年,江口曾经发现一只木鞘,这印证了张献忠木鞘藏银的传说。”

本次考古发掘不仅是四川省首次开展水下考古发掘项目,也是我国考古界首次在内水区域开展围堰考古。除了实证,技术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国家的水下考古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开始发展的。像南海一号等等项目也是等到科技手段成熟才进行发掘。”

从寻访百姓、参考文献到划定出水地点,协调技术单位,组织考古人员。听完考古的前期准备,市民们更明白高大伦在讲座一开始就说考古不是一时兴起,而是要解决历史文化课题的意义。

责任编辑:林子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百度地图 |

本网站由汇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粤ICP备2022077823号-2

信箱:317493128@qq.co m 媒体合作QQ:317493128

电子商务协会 360安全认证 网络报警平台 不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无线互联网
1999-2020 www.huineng.042.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