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商务中心区工地大门。
李国平认为,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定是多中心、网络化。“这其中牵涉到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各个副中心找到属于自己的功能定位,得以将本区域内的居民留在其中,同时吸引位于副中心与主中心之间的人口尽可能多地向副中心移动,从而减轻主中心城区的压力,达成‘反磁力现象’。”李国平认为这并非短期内可以做到,北京优质的公共服务资源还是很缺乏的,多数向主中心集中,建立多个副中心意味着要将这些资源合理配置。
在这片工地上,未来将建起人大通州新校区,目前还在平整土地。
孙久文也认为北京应该拥有多个城市副中心,“相比于通州区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这种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行搬迁,未来的城市副中心更多地应该考虑以市场调节的方式进行,通过税收优惠、较低的房价和较低的交通成本,吸引各种机构和企业转移到主城区以外。”
11月22日,毗邻环球影城的一处工地,这里将会建成一些配套设施。环球影城项目的引进,将间接为通州带来大量就业机会。
然而,北京目前已有的几个主城区范围之外的组团,比如望京、天通苑、回龙观等,并未形成有明显产业集聚,可以分散主城区功能的副中心,而是仅能提供住宿和生活功能的“睡城”,直接导致北京出现钟摆式的交通压力。如何避免副中心变“睡城”?孙久文告诉记者,国际上前些年兴起了“第四代卫星城”的概念,通过使卫星城本身具备一定的功能和产业来分担主城区在人口和土地上的压力,“但卫星城与主城区间还是要有紧密联系的,国际上的法则是卫星城的就业人口与主城区之间有超过15%的通勤率,才可将它们视为处在同一个城市圈中。”
11月23日,朝阳区,连接来广营北路与北苑东路的顺白路西段有一个垃圾中转站,而整个顺白路西段的路旁都堆满垃圾,运送垃圾的车辆川流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