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生活,造福山乡
水利部数据显示,1983年国家启动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试点建设后,电气化县户通电率从1980年的不足40%提高到2015年的99.8%,户均年生活用电量从不足200千瓦时提高到1200千瓦时,小水电点亮了中国农村。
曾经依靠太白水电站比周边村庄提前20年实现照明的石砩村,50多年后,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太白水电站也更名为石砩水电站。走进石砩电站厂房,四台发电机组正在运转。“去年发电收入近40万元,占村集体收入三分之一。”刘中南是刘佰喜的儿子,几年前接替老爸当上石砩村党支部书记。
石砩电站是刘中南的心头宝贝,“在山区,发展集体经济困难多,但我们村却每年有盈余,靠的就是石砩电站”。电站归集体所有,挣来的钱怎么花?刘中南说,全村1100人,村里给每人买200元医保,每人每年分红100元,60岁以上再加100元,余下的搞基础建设,道路硬化、自来水接入等。
小水电对嵊州市财政贡献也不小。2015年嵊州市小水电站总上网电量达1.6亿千瓦时,售电毛收入8040万元。金建宇说,嵊州小水电站大多为股份制,通过收益分配,不仅股权人每年能获得可观收入,还带动了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山村有了电、供了水、通了路、改了厨,面貌焕然一新。
与石砩村相隔不远的金溪水电站坐落在温州市永嘉县的群山之间,一条金溪流经电站,放眼望去,水面碧绿平缓,翻过堰坝,奔向大山之外。1997年金溪水电站一建成就担负着温州电网调峰任务,近年又被评为全国农村水电站标准化建设样板工程。3年前调来担任金溪水电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戴国斌说,当时水电站不太被重视,效益并不好,这几年通过各种努力,机组自动化升级,添置安全设备,2015年创收4500万元,员工平均年收入8万元左右。同时,电站还组建了消防队伍,专替附近村镇居民义务打捞、防火、救急。
对于温州市永强人来说,小水电站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永强是温州早年的规划区,现在位于龙湾区一带。“背靠大罗山,有个美人瀑,高达560米,每逢大雨,山洪暴发,冲房荡舍,淹没良田,美人瀑在永强人眼里成了‘美人妖’。”浙江永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办公室主任王一平告诉记者。
为改变逢雨必涝的境况,1957年,永强2万多名群众肩挑手提,生生挖出13个蓄水量为1360万立方米的水库,建成480千瓦的白水电站,从此洪水猛兽被关进库区,“美人妖”收敛了脾气,良田得到灌溉。建站后,永强再没发生过大旱大涝,“小水电让家乡变得更美好”。土生土长的王一平说。
告别了旱涝,10多万永强人还解决了生活用电。“从前点灯靠油,舂米靠臼,煮饭靠柴,做饭时烟熏火燎。”王一平说,村民隔三岔五得上山砍柴,天长日久,树木越来越少,洪水越来越多。电站建成后,柴火炉逐渐换装,现在成了电磁炉,山上的树越来越绿了。
小水电站给一方居民带来福音。据水利部统计,通过开发小水电站,全国初步治理了数千条中小河流,形成水库库容2800多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上亿亩,在保障城镇防洪安全、改善灌溉和供水条件、促进山区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仅从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实施以来,全国解决了400万农民的生活燃料,每年可减少薪柴消耗670万立方米,保护森林面积1400万亩。
激流勇进,绿色转型
然而,小水电站在时光流淌中也面临各种争论。
争论主要集中在对环境影响的认识。有人认为小水电的开发让江河变成“平湖”,原本习惯在急流和中、浅水环境中生活的鱼类,在库区的静流深水环境中改变习性,而下游河床脱水、干涸,居民的生活用水受到影响。
永嘉县碧莲溪水电站沿碧莲溪流脉而建,一条水泥拦河坝将碧莲溪拦腰截住,拦河坝上游,常年蓄水成湖,但下游一到枯水季节,河床干涸、卵石裸露。永嘉县水利局水库管理站副站长谢先仟说,当地有人把河流脱水归咎于水电站的拦截,“其实主要是季节性降水影响,如果不建坝,可能上游连水面都难看到”。不过,他坦言,碧莲溪水电站由于利益关系,高峰放水发电,低谷关闸截水,对河流生态流量带来影响。
碧莲溪水电站是股份制民营水电站,如何整治是个难题。“县里在探索各种可行方法。”谢先仟说,永嘉县水利局准备用属下的水利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和碧莲溪水电公司进行股权置换,控股碧莲溪后,再进行生态调整,比如严控最小泄放流量,增设生态机组,将水生态保护放到经济效益的前面。“当然,这得一步步来。”
争论使认识逐步统一,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渐渐汇流,许多小水电站由此走上关停、整改、提升的道路。2015年,安吉县存续21年的上培电站退出历史。这座曾经装机200千瓦的小水电站,日前记者在现场看到的是一片平地,机组、管道已全部拆除。邬如锦说,“十三五”期间,浙江以“改造一批、提升一批、报废一批”为目标,开展生态水电示范区建设,计划建50个生态水电示范区,生态修复300座水电站,有序退出150座水电站。
记者在安吉县10里长的递铺港看到,刚刚治理完的河道整洁、飘逸、美观。递铺港的水源主要来自上游凤凰水库,一旦凤凰水库不放水发电,水源得不到补给,递铺港环境就会变差。总库容2112万立方米的凤凰水库,坝下有发电厂,坝上有水厂,去年仅供水就达1000万立方米。原安吉县小水电管理总站站长杨绍征说,发1千瓦时电,需要25吨水,即便按高峰电价0.568元/千瓦时计算,1吨水的价值只有0.023元,而作为饮用水,1吨原水的价格就有0.2元。如果只讲经济收入,缺水干旱时,凤凰水库就会只供水不发电。
“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要兼顾。”杨绍征介绍,为缓解发电、供水和河道生态用水矛盾,现在凤凰水库电站在坝下增设一台装机75千瓦的小机组,保持24小时发电。就是这股生态流量,让递铺港常年流畅、水清。
安装生态机组、增添放水口、修建堰坝,是常见的生态改造手段。为鼓励企业积极主动转型,浙江省将小水电生态改造列为增容扩效的前提,并对生态示范区建设进行补偿,省里补贴总投资的35%,市里、县里再补贴一部分。
金溪水电站的转型走在了前面。除安装生态机组保证生态供水,这两年,金溪水电开始谋划发展方式的转变。
“生态要变好,效益从哪里来?”董事长戴国斌的目光投向了旅游业,库容近2000万立方米的金溪水库地处崇山峻岭之间:峰险、洞幽、岩奇,蜿蜒几十公里的金溪串起沿途的村镇,是一块尚待开发的旅游宝地。2016年8月,以金溪水库为核心的黄檀溪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借此契机,金溪水电站着手整治环境,先是修复6公里河道生态,又增加生态放水口,24小时不间断给下游放水。
“转型完成后,景区至少能拉动两个乡镇的经济发展。”如今,戴国斌将金溪水电站定位为“生态水电”,发电只是功能之一,而生态旅游是大方向,“我们将打造一个休闲度假式的生态旅游区。以往说起生态保护,觉得是种负担,现在换个方式,其实是种资源”。戴国斌很有信心。
与此同时,永强白水电站在完成10多万居民照明、防洪、灌溉的历史任务后,已发展为产权多元、管理现代、业务多种的企业集团。“两座小水电站的发电量现在只占公司供电的0.5%,而电气设备等其他业务开始反哺小水电。”王一平说,小水电站曾造福一方山区,如今面对新时期新问题,如何使绿色能源更绿色,提升转型势在必行,要从重经济效益向重综合效益转变,重开发向重管理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