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国际油价12日上涨,2017年1月交货的纽约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1.33美元,收于每桶52.83美元。涨幅为2.58%。2017年2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1.36美元,收于每桶55.69美元,涨幅为2.50%。
国内大宗商品普涨后显“疲态” 中线前景仍向好
据了解,在油价大涨提振之下,国内化工品期货领涨本周一大宗商品市场,市场开局普遍性暴涨,但行至午后,又普遍回落,焦煤、焦炭大幅下挫,有色金属普遍转弱。下午收盘,沥青期货主力合约单日上涨4.01%,橡胶涨3.64%、螺纹钢涨3.58%、PTA涨3.51%、铁矿石涨3.51%、玻璃涨3.02%,PP、菜粕、热卷涨幅超2%,豆粕、铝、豆油等8个品种的涨幅超过了1%。不过,同期焦煤跌2.66%、焦炭跌1.53%。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有望步入上升通道
今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呈现出先大起大落,后步入结构性企稳的特点,这与全球经济趋于平稳及货币环境进一步宽松密切相关。代表全球大宗商品一揽子组合表现的高盛商品指数(GSCI)、彭博大宗商品指数(BCOM)、路透商品指数(CRB)等均节节走高。高盛商品指数从年初的309点上涨到12月3日的386点,整体价格上涨近25%,彭博指数上涨近13%,路透商品指数上涨近10%。
分析此轮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回暖的因素,主要有:首先是中美经济前景向好,全球经济持续温和复苏。美国经济今年复苏提速,中国经济企稳回升,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亮点,同时带动大宗商品市场需求回升。数据显示,美国三季度年化GDP增长率修正值为3.2%,高于初值2.9%;一、二季度的年化GDP增长率分别为1.1%及1.4%,极大提升了市场信心。今年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前3季度GDP增长率均为6.7%。中国经济的一大亮点是居民消费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71%,且后劲十足。中国前3季度进口大宗商品同比增长10.7%,带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扬。
其次是全球制造业逐渐走强。近期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上升,显示全球制造业活动走强。美国全球经济指标数据网数据显示,美国制造业PMI指数连续5个月超过50荣枯线,表明美国制造业较上半年以更快的速度扩张;11月份欧元区制造业PMI指数初值为53.7,创下34个月以来的高位;日本PMI指数初值为51.1,连续3个月高于50;中国PMI指数为51.7,延续上升趋势至两年来高位。制造业是大宗商品最重要的直接消费者,全球制造业的逐步回暖,订单增加,将推动大宗商品需求强盛。
第三是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推动。今年前3季度,中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速达19.4%,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2.6%。高铁等工程项目带来对大宗商品的旺盛需求,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回升的持续动力。此外,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响应,已上马大型基建项目38项、重大能源项目40项,这无疑也将大幅提升大宗商品需求。同时,出于对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提出10年内投入1万亿美元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的预期,大宗商品价格还有上涨空间。
分析认为,全球经济明年保持温和复苏的概率很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4%。中美两国经济的企稳回升,将为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提供强劲的需求,大宗商品价格有望摆脱自2011年以来的低迷态势,步入新一轮上升通道。(综合新华网 中新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