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一幕有点像科幻影片:没有操作员,巨大的桥吊自行挥舞巨臂,从船上精准抓箱,无人驾驶的电动卡车来回运送。整个码头空无一人,所有装卸作业都在静悄悄中完成,与传统的喧嚣码头截然相反。
这便是全球首个自动化码头——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14泊位。
“这个泊位共有3台岸桥、16台轨道吊、18台自动化引导小车(AGV)。自2016年3月建成投入商用以来,安全零事故,共节省能源25%以上,效率提升20%,一线人员减少97%。”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公司副总经理陈毅鹏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魔鬼码头”独树一帜
资料显示,建设工期三年、总投资约6.58亿元的厦门远海自动化码头,岸线长447米,占地面积约16.66万平方米,是全球首个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化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俗称“魔鬼码头”。
“大部分功能由中央控制室操作,用计算机控制一系列自动化机械设备完成装卸。”在码头现场,厦门远海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公司技术总监王沈元说。
传统的集装箱码头在生产作业中受人为因素、天气因素、成本因素等影响,与此同时集装箱码头还面临吞吐量急剧增长的压力。
“成本是企业的生命线,航运业亦不例外。一切围绕节省成本、提高效率的技术革命,总能找到对应的市场需求。码头的自动化、智能化因此成为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陈毅鹏说。
2013年3月,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联手上海振华重工,在业内率先开启了“魔鬼码头”的研发和建设,经过不断技术攻关及反复验证,于2016年3月建成并投入商用。
5月27日,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船、21000标准箱级别的“东方香港”号,在位于厦门的国内首座自动化码头完成装船,其全自动的高效过程,令全球航运业瞩目。
全球首创集装箱搬运电子化
自动化码头的先进之处在于,哪里都不需要人。
“传统码头集装箱卡车和岸桥塔吊都需要有人驾驶。仅16台轨道吊,按每台3人轮班,就需要配备48人作业。”王沈元说。
这套替代了人工的设备便是集装箱自动化码头装卸系统,由上海振华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集成创新了智能制造、无线通讯、自动导航定位、智能识别、自动化等技术和装备。”王沈元认为,这一项目的核心技术,是重点解决了自动导航运载车系统和堆场装卸系统的耦合。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因此开创行业之先,即在自动泊位内进行集装箱搬运,不需依靠内燃机设备的码头。
“也就是说,将码头装卸完全置于轨道上,采用电源驱动,较传统码头节省能源25%以上,真正做到无污染零排放、绿色环保。”陈毅鹏告诉记者。
航运界人士对“集装箱自动化码头装卸系统”给出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其“创新运用自动化仿真系统,进行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水平运输、堆场装卸、路径优化等设计、开发、统计、分析,颠覆了传统码头装卸流程,对我国传统码头的改造升级具有示范和指导意义”。
2017年2月,“集装箱自动化码头装卸系统”获2016年度中国港口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