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20日举行的“2017中国油气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上,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张玉清表示,尽管今年冬季出现天然气短缺,我国要治理雾霾,还是需要大力发展利用天然气。
“天然气可以大幅降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应该是治理雾霾和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而目前出现的这些问题都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随着时间推移会得到解决。”张玉清说。
他认为,今年冬天中国产生“气荒”的原因首先在于天然气储气调峰应急能力建设严重滞后。以地下储气库为例,中国地下储气库的工作气量为61亿方,仅占消费总量的3%,而美国的这个比例达到17.6%,欧洲一些国家则更高。
“其次,今年煤改气力度之大也远远超出业内外预期。”张玉清表示,今年是大气污染治理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各方环保力度非常大,层层加码。与此同时,今年一改前三年有增有降的局面,所有省份天然气消费量都呈现正增长。其中,江苏、河北、山东、河南、四川等重点省份的消费呈现阶梯式增长,增速均超过20%,远超历史年份。
他认为,天然气消费今年淡季不淡也是导致“气荒”的一个原因。而上游资源减供则加剧了天然气资源紧张。
在张玉清看来,未来中国天然气消费仍将持续不断增长,这取决于三个关键问题:一是国家环保政策;二是气源供应能否保障;三是气价能否承受。
“国家环保政策的逐步加强决定了天然气必然要承担冬季清洁取暖的重任。至于气源能否保障,我们看到,全球天然气产量仍在不断增长,预计2020年全球LNG液化能力将达到4.4亿吨/年,较2016年大幅增加43%。这意味着未来全球LNG供过于求将加剧,供应能力剩余将从2016年的4000万吨/年扩大到2020年的8500万吨/年,说明资源是可以保障的。”张玉清说。
至于气价能否承受的问题,他表示,自2014年10月国际油价下跌以来,国际LNG现货也出现供大于求,现货价格一路走低。截至目前,三个市场的LNG现货价差逐步缩小。随着北美天然气开始出口,这一趋势将进一步明显。
在谈及未来促进中国天然气持续健康发展的措施,张玉清表示,首先是加强供用气规划衔接,有序推进煤改气工作;其次是加强协调,采取措施,上游供气企业联合保供;其三是加快天然气输气干线管道的互联互通建设;四是推动输气管道设施与LNG接收站公平开放;五是加快推动我国储气调峰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六是继续加强国内天然气勘探及开发建设力度;七是加快推进居民用气价格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八是研究大型高产气田能否作为应急调峰气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