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油轮“塞港” 国际油商陷入囚徒困境
拥堵的不仅有一线城市的主干道,还有中国此时的海岸线。
漂泊的不仅有为了理想奋斗在异乡的“北漂”、“沪漂”和“杭漂”,还有来自遥远西非、南美等地的大型油轮。
据船期在线实时监测显示,当前中国沿海地区大连、青岛、上海、舟山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高雄等港口,油轮出现拥堵现象,大量船只船速为零节,且处于满载状态。
这表明,这些油轮正在海上锚泊,排队等待卸货。其中,装载安哥拉原油的超大型油轮(VLCC)“New Frontier”号,以及装载伊拉克原油的VLCC“New Prosperity”号自3月初便一直在海上等待,至今已有月余,堪称“海漂”。
“交易商过高估计了需求。”能源咨询机构Energy Aspects的亚洲分析师Michal Meidan表示:“由于税收政策调整以及指标油价上涨,挤压了茶壶炼厂的利润率。除非这些船货大幅折价,否则茶壶炼厂可能会让这些油轮继续漂一段时间。”
船货远道而来 却成“海漂”塞港
根据路透及交易商透露,目前有大约19-20艘船在中国海岸线排队等候卸货,通常情况下也就10艘船左右。路透发现,等在船上的油多数来自西非,尤其是安哥拉、赤道几内亚和刚果共和国,也有来自巴西、中东和北海的船货。
石油分析公司Vortexa的数据显示,3月份亚洲短期浮动存储平均约1500万桶,为2017年10月以来最高月度水平。短期存储规模在本月触顶,达到2200万桶。所谓短期浮动存储,Vortexa的定义是,油留在船上7-30天。
这些船只主要聚集在山东沿海港口,因为山东是大多数地方炼厂的根据地。这些地方炼厂因规模小、一次加工能力低,缺少后续的深加工,被国际上通称为“Teapot”,即茶壶炼厂。
尽管被称为“茶壶炼厂”,但这些中小规模的地方炼厂已经成为炼油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首创期货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地方炼厂炼油总产能达到2.72亿吨,占全国炼厂炼油能力的31.41%,较2016年减少1个百分点。其中,山东是国内地方炼厂数量最多以及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占全国地炼总产能的63.73%。因此,市场上流传一句话“中国地炼看山东”。
“国际石油交易商和产油大国均对独立炼厂非常重视,石油供应国为争夺中国独立炼厂进口需求的商机之战愈演愈烈,茶壶炼厂已成‘兵家必争’之地。”业内人士点评道。
市场普遍认为,石油出口国,尤其是西非国家卖力进行销售,导致大量船货销往中国市场。即便早期已经有迹象显示中国石油需求可能疲软,这些国家仍把油轮发往该地区,是造成短期压港的重要原因。
卓创资讯原油分析师杨霞表示:“当前部分炼厂进入检修,导致开工负荷整体下滑,进而抑制原油需求。截至3月底,山东地炼一次常减压装置平均开工负荷为65.89%,较3月初下滑约3个百分点。”
山东东明石化集团副总裁张留成表示,山东的存储设施目前已超过上限,而管道瓶颈仍是大问题。
被迫“海漂”的石油贸易商们陷入了两难境地:若不降价,积压的船货将对他们预订新货的能力形成掣肘;若是降价,又担心给国际油价带来连锁式下跌。
一西非原油卖家表示:“这正把我们排挤出局,对我们来说这就是一个陷入死局的市场。”
买方市场 茶壶炼厂把握话语权
港口之间发展不平衡,存在“大港吃不下,小港吃不饱”的情况,也是当前山东港口压港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山东为例,山东的原油港口呈现以青岛为主体,日照及烟台港口为两翼,东营、潍坊等港口作为补充的格局。各港口之间的发展严重不平衡,资源利用率较低。且过分依赖于几个大型港口,使得其有限的泊位及接卸能力出现满负荷,而小港口相对较清闲。”杨霞表示。
此外,杨霞表示,突发事件及天气因素导致航线封闭也是诱因之一。譬如,由于大雾天气,尤其上海港为近十年最强浓雾,近期整个长江口全线封航,长江口锚地也是密密麻麻停满了候泊船。
“港口塞船并不是普遍现象,而是特殊情况。一般油轮的运费金额较高,塞船导致的延期卸货将会产生高额的滞期费。所以,通常情况下,港口及航运公司会协调好船只的到离港,避免类似塞船事件发生。”杨霞说。
不过,2016年青岛港却发生了比现在更为严重的“油轮塞港”现象,导致青岛港油轮延期卸货天数增加三倍,达20-30天。
2015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口原油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首次出台地方炼厂进口原油使用资质的申请条件,国内多家地方炼厂相继申请并获得了进口原油“双权”,即进口原油使用权与进口权。2015年共6家地方炼厂获进口配额3474万吨。
获得原油进口配额的地炼厂,为2016年签下大量低价原油订单作为原料。需求大幅爆发,成为2016年上半年油轮塞港现象的主要原因。
历史数据显示,2016年3月,青岛港原油进口量高达986万吨,环比增长9.92%,同比更是剧增91.8%,创历史最高水平,在全国原油进口量占比提升至30%左右。
来自世界各地的原油供应商们开始注意到中国茶壶炼油厂,纷纷争抢这一制高地。
东证期货分析师金晓表示,国内原油市场买方市场特征非常明显,一些国家石油公司和原油贸易商纷纷向地方炼厂推销自身的原油产品。买方市场导致贸易商的话语权下降,不少地炼在原油进口权和进口原油使用权放开的这两年,已经在国际市场上积累丰富的原油采购经验,不乏直接从油田和国家石油公司处采购。
地炼配额大增 进口前景仍强
随着国际油轮供应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塞港”现象再次发生,不禁令市场担忧:这会否限制中国后续的进口前景?
“近期国内的港口油轮滞港有多方面原因,包括国内炼厂集中检修抑制原油需求、原油出口国集中抢占中国市场、港口库存不足以及突发天气因素等,这其中大部分是短期因素,因此,并不会影响国内原油的长期需求和进口。”方正中期期货分析师隋晓影表示。
华泰期货分析师潘翔表示,近期山东油轮滞港问题再度引发关注,这未必是需求端导致的问题,因为卓创或者隆众公布的32家山东主要炼厂的开工率数据仍旧维持在60%以上的高位,更可能的原因是前期油轮集中到港和交割库清理罐容。“主要影响的是调油环节,对合规经营的炼厂影响有限,但不排除未来独立炼厂可能会重新进口燃料油作为原料。”
数据显示,商务部下发2018年第一批原油非国有贸易进口配额共计1.2亿吨,占年度配额总量的85%,其中32家地方炼厂获得9045万吨。
商务部自2015年首次向地方炼厂放开原油进口配额,此后逐年递增,其中,2015年共6家地方炼厂获进口配额3474万吨;2016年共12家地方炼厂获进口配额4929万吨;2017年共19家地方炼厂获进口配额5884万吨。
“地炼厂一旦获得原油进口配额,开工率很难灵活调整。因为商务部会根据第一年的配额完成情况,调整第二年的配额,完成情况不好的可能会被削减甚至取消。”天风证券分析师张樨樨表示,地炼厂拿到的配额不能不用,假如不用的话第二年配额要减少。
隋晓影表示,今年1-2月中国原油进口量同比增长11%,而近期油轮滞港也并未对进口原油船货量造成影响,2018年中国非国有贸易原油进口允许量重,山东地炼配额占据大部分比例,加之未来国内炼化产能仍有扩建计划,因此,预计未来国内原油进口仍将保持增势。
杨霞表示,长期来看,国内原油需求将呈现递增势头。据卓创统计,到2022年,中国将有逾2亿吨的扩建和筹建计划,未来中国原油需求量仍将大幅攀升。除此之外,中国原油生产受困于硬件以及油价等原因,难有持续增产势头。因此,未来中国原油需求缺口还将不断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