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对这份成绩单并不满意,联席会认为:“各地去产能进展不一,部分省份已完成了全年任务量的80%,而内蒙古、广西等地煤炭去产能工作刚刚启动。”
湖南江苏上半年去产能进度快
联席会并未提及哪个省份完成了全年任务量的80%,中国电力报记者对各省份煤炭去产能情况进行了梳理,其中湖南今年上半年完成年度任务的82.9%。
根据湖南省煤炭管理局公布的信息,其今年上半年全省共关闭煤矿257处,退出产能1610万吨,完成国家下达湖南省年度退出任务82.9%,是全国完成任务最好的省份。
湖南省煤炭管理局表示:“日前召开的全国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上,重点推介了湖南煤炭去产能经验。”
如此看来,联席会所提到的“上述部分省份”肯定包括湖南。此外,在化解过剩产能上完成较好的省份还有江苏,其上半年已完成全年煤炭去产能目标任务的78.2%。
记者留意到,在去年4月份,湖南全省已按要求对428处落后小煤矿实施关闭退出,提前超额完成“十二五”期间关闭退出400处煤矿的任务,还提出到今年年底,煤矿数量控制在500处以内。
但在今年公布的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方案上,湖南确定将用3至5年时间,使全省煤矿总数控制在200处左右。
江苏方面,目前全省只有6家煤炭企业、20处煤矿,核定总产能2477万吨/年,其中正在生产的18处生产煤矿核定生产能力2182万吨/年,主要集中在江苏省国资委管辖的徐州矿务集团。
在化解过剩产能目标上,江苏今年将压减煤炭产能818万吨,“十三五”期间累计化解836万吨。
根据上述数据,江苏化解煤炭产能的任务主要集中在今年,而由于江苏煤矿数量少,且都集中在同一企业,让其化解过剩产能任务完成起来比其他省份要轻松许多。
晋陕蒙仅陕西完成任务过半
现场会指出,“内蒙古、广西等地煤炭去产能工作刚刚启动。”
地处北部的内蒙古是众所周知的产煤区,而提起广西,关于煤炭的联想似乎不多。
从数据上来看,1.79亿吨,这是内蒙古3~5年需要化解的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广西今年上半年累计煤炭产量只有185万吨,同期内蒙古的产量是4亿多吨。但显然,广西并未因其总量小而未受到去产能的压力。
根据公开资料,目前全国已经有22个省份出台了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截至目前,尚未出台政策的省份包括:浙江、上海、广东、广西、海南、天津、辽宁、吉林、西藏自治区。
在各省去产能规划中,过亿吨的省份有山西、内蒙古,超过5000万吨的有山东、河北、贵州,陕西、云南、安徽化解过剩产能3000万吨以上,江苏、湖南、重庆、宁夏化解过剩产能1000万吨以上。
从全年任务量上来看,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数据,上半年,北京、陕西、新疆也完成了全年去产能任务的50%以上。
晋陕蒙这三大产煤主省份,内蒙古去产能工作启动不久,陕西已完成过半任务,记者并未查阅到山西的煤炭去产能完成情况。
各省份对煤炭的依赖程度不同,也影响着其化解过剩产能的进度。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在日前的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上表示:“去产能各地之所以进展不平衡,有少数地区对去产能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担心去产能影响经济发展的原因,也与部分地区和企业因钢铁煤炭价格回升,去产能的决心出现动摇有关。”
8月底前任务分解到每个矿点
从7月25日至26日举行的全国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传来的消息是,主管部门要求各地倒排任务量、倒排时间表,确保11月底基本完成煤炭去产能任务。
对于在化解过剩产能政策密集出台落地的情况下,实际进度依然不理想的原因,主管部门表示,首要的问题还是要排除价格波动对去产能工作的干扰。
煤炭市场分析师王云认为,受国家政策调控影响,各煤矿减产限产、重新核定产能、严格执行276天的生产调控政策,加之多起矿难等因素影响,“三西”主要产煤省区发运和销售数量减少,造成煤炭资源整体偏紧。
对于近期煤炭市场供给,王云认为,尽管下游需求增加,但主要发煤企业有心无力,煤炭生产和销售数量有限。
从时间上来看,11月底完成去产能任务,意味着留给各省份的时间只有4个月了。
主管部门也意识到了“时间紧、任务重。”因此,其在措辞上的表述为:“要把压减任务分解到每个企业、每条生产线,每个矿点,不能出现盲区。”
这项工作的时间节点,主管部门的要求是在8月底前完成。
公开消息显示,目前已有多个省份完成了去产能任务分解。
黑龙江就确定今年完成省内938万吨、省外45万吨的去产能任务,同时完成3万人的分流安置任务,龙煤集团2.4万人、地方煤矿0.6万人。
山东省也已将任务分解到兖矿集团、山东能源集团,及济南、淄博、枣庄、泰安等地市。辽宁则明确了省内国有煤炭企业阜新矿业、辽宁铁法能源、沈阳煤业的具体化解任务。
在去产能政策持续高压之下,下半年各省份的去产能力度将不会改变,对化解过剩产能最为严峻的考验,仍将是煤价的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