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量增加“有效供给”
四川省经信委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去年四川钢铁产能3600万吨,实际产量2200万吨,市场需求4000万吨左右。结构性相对过剩的主要原因在于四川钢铁产品多为建筑用钢,无法满足市场对高端产品的需求,缺口均通过外购弥补。
这反映出增加“有效供给”的迫切性。西南财经大学赵国良教授认为,钢铁行业属于严重过剩行业,但不少钢材品种仍大量依靠进口,这类产品不仅不“过剩”,而且正好是“短板”,企业要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
“我们要提供更加优质的工业产品。”黄朝阳说,四川将推动企业加快创新升级,支持企业加强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业态创业和模式创新,增种、提品质、创品牌。
政府引导产能从过剩粗放走向“精准投放”。四川明确提出大力发展高端产品,围绕“钒钛+钢”“稀土+钢”,大力发展重大装备、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核电风电、高速铁路和汽车及机械基础件用特殊钢、不锈钢、纯净钢、高强度钢和高合金钢。
“从今年上半年的指标来看,高能耗的比重有所降低,高技术的比重在提高,新产品、新的业态发展都非常快。”熊建中说。
平稳转岗多渠道再就业
四川省发改委资料表明,四川钢铁、有色、煤炭、水泥等行业“僵尸企业”涉及30万从业人员。解决好就业稳岗、分流安置问题,很大程度影响着“去产能”能否顺利推进。
据了解,四川加大了奖补支持,对主动压减落后和过剩产能的企业,综合考虑压减退出产能量、时间进度和职工安置人数实行梯级奖补,奖补资金主要统筹用于职工安置,以促进职工平稳转岗、多渠道再就业。
攀钢集团政工部部长吴铁军表示,去年攀钢分批协商解除1.6万名职工的劳动合同,今年预计还将分流过万人。“总体来看,职工分流安置工作平稳有序。”
怎样让职工接受企业必须转型的事实?攀成钢是攀钢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攀成钢党委副书记蔡永红说,职工分流方案出台前半年,攀成钢就通过公司报刊、电视台、微博、微信等媒介,将信息释放给职工,让职工早知道、早消化、早准备。
人员分流考验着地方就业容纳能力和基层就业部门的服务能力。攀枝花市委书记张剡说,党委政府为分流人员创业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目前攀枝花“阳光康养”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游客大幅增长,为草根创业提供了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