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增速没有大幅上升、电源建设速度没有明显下降的情况下,煤电行业的过剩已经引发社会关注。
中电联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全国社会总用电量2.78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相比之下,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装机容量15.2亿千瓦,同比增长了11.3%,是同期全社会用电量增速的4.1倍。我国新增发电装机5699万千瓦,同比多投产1360万千瓦。截至6月底,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装机容量10.2亿千瓦(其中煤电9.2亿千瓦),同比增长了7.9%。过剩进一步加剧。
中电联预计,2016年全年,全国基建新增发电装机1.2亿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7000万千瓦左右,煤电5000万千瓦左右。由于未来火电装机将受到限制,而非化石能源装机在政策绿灯下将大幅增长,火电的空间受到大幅挤压。
“当前中国的煤电建设热潮急需冷却。”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袁家海表示。
据袁家海介绍,在煤电过剩问题上,随着我国经济呈现新常态,电力需求增速从2014年开始已进入中速发展通道,但是由于规划执行的滞后性和电源项目建设周期,2015年新增煤电仍维持了高规模。
2016年,国家能源局接连下发了三份控制煤电不合理发展速度的文件,文件发布后的5月份和6月份,煤电新建项目依旧呈现扑朔迷离的状态,全国仍有13个项目共计1550万千瓦开工建设,长期效果还有待观察。
有分析以山西省和甘肃省的数据为例指出,山西省当前的电力总装机近7000万千瓦,而全省最大用电负荷为2200万千瓦;甘肃省电力总装机5000万千瓦,全省最大用电负荷不足2000万千瓦。尽管两省都有几百万千瓦的外送电量,但对于消解现有产能来说仍是杯水车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