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今年上半年起煤炭产量有所下降,价格开始逐步回升,对火电企业利润形成了一定压力。
袁家海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未来不仅中小电厂有资产搁浅的风险,新建大机组均有一投运就可能面临开工不足的风险。
“首先,在严重过剩的市场环境下,各地在加速推进电力体制改革,随着发用电计划稳步放开,煤电企业的上网电价会逼近短期边际生产成本。其次,机组利用小时数在持续过剩和低碳转型的双重压力下继续恶化。第三,环保标准提高和2017年全国碳市场运行,以及能效标准的提高,会提高煤电企业的成本,同时也会导致部分中小机组达不到准入门槛。第四,从竞争力看,固定资产已经全部折旧,完全回收的机组要比新建的大机组更有竞争力,因新机组还贷压力大,财务负担重,尽管其变动成本低。”袁家海说。
为了应对煤电所遇到的压力,张树民透露,国电集团内部讨论认为,中国的火力发电厂可能在未来三五年以内,像现在的钢铁企业、煤炭企业一样困难。对此,该集团必须大力发展新能源,尽量把人员分流到新能源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