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安全是一国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而我国能源安全的重点则是油气安全。
我国油气资源勘查开发仍将继续坚持“稳油增气”的战略,未来将重点在新层系、新领域和新区域寻找优质储量,由此可见,我国的地质工作者背负的责任依然。
“十二五”期间,随着油气勘探的发展,地质工作者经过不断探索,在松辽盆地外围火山岩覆盖区油气勘查和中扬子复杂构造区页岩气勘探等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
松辽盆地外围火山岩覆盖区油气突破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统一部署,以国家需求为目标,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于2007年6月组织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及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开展了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并到油田走访调研,进而提出《松辽外围中新生代盆地群油气地质综合调查》立项建议,明确了“发挥基础性、公益性特色,为后备能源基地开辟新区、探索新层系”的工作方向。
2008年1月,中国地质调查局与中石油大庆油田公司签署《加快推进松辽盆地及外围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合作协议》,沈阳地质调查中心作为实施单位,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项目以“开辟新区、探索新层系,力争油气发现、引领商业勘探”为目标,针对松辽盆地外围火山岩覆盖区油气勘探工作薄弱的基本情况,开展1∶10万石油地质调查、地质剖面测量、重磁电综合物探剖面,圈定含油气远景盆地,锁定潜在生烃层系——侏罗系、上古生界,优选含油气盆地——突泉盆地,部署参数井、地质钻井钻探,钻获中下侏罗统油气,实现了油气调查在新区(松辽外围盆地)、新层系(中下侏罗统)、新类型(火山岩覆盖区)重要新发现,指明了松辽西缘火山岩覆盖区的油气勘探方向,对引领东北地区油气商业勘探发挥了重要作用。
资料显示,2007年~2014年,中国地质调查局累计投入项目经费6270万元。7年间,完成1∶10万石油地质调查23000平方千米、地质剖面测量1610千米、非震物探剖面测量710千米。
据了解,通过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工作,首次在松辽西缘火山岩覆盖地区圈定了龙江盆地、突泉盆地、扎鲁特盆地、林西盆地和乌兰盖盆地5个油气远景盆地,总面积26684平方千米。优选突泉盆地为松辽外围侏罗纪油气新区、新层系勘探突破的远景盆地。2013年,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部署并实施“索伦-林西地区油气资源选区调查”项目,投入经费3000万元,并于2014年取得突泉盆地侏罗纪油气新发现。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技工作者依据暗色泥页岩分布状况、古地理格局和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指出了上二叠统的页岩气资源勘探前景。“松辽外围中新生代盆地群油气地质综合调查”成果荣获2014年度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奖一等奖,“新思路引领松辽外围突泉盆地火山岩覆盖区钻获轻质原油”被评为中国地质调查局2014年度十大进展。
据介绍,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非震物探剖面测量和地质井设计施工等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在大兴安岭中南部大面积火山岩覆盖区,首次圈定了龙江盆地、突泉盆地、扎鲁特盆地、林西盆地和乌兰盖盆地,总面积约26684平方千米,确认侏罗系万宝组(J2b)、红旗组(J1h)以及上古生界林西组(P3l)、哲斯组(P2z)、寿山沟组(P1s)和阿木山组(C2a)是主要生烃层系;为开辟新区、拓展新层系提供了重要地质依据,弥补了松辽盆地外围火山岩覆盖区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的空白。
调查研究表明,突泉盆地中、下侏罗统泥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具有良好的生烃物质基础,盆地内生、储、盖系列完整;首次提出突泉盆地有望成为松辽外围侏罗纪油气新区、新层系勘探突破的远景盆地,为油气新区优选和进一步勘探奠定了坚实基础、指出了明确方向。
基于上述地质认识,先后提出了“突地1 井”和“突参1井”地质设计。“索伦-林西地区油气资源选区调查”和“松辽外围中新生代盆地群油气地质综合调查”在突参1井和突地1井钻探施工中,先后获得了不同级别的油气显示:突参1井在1684米~1704米发现油斑显示5米、油迹显示4米、荧光显示8米,完井后试油压裂获得轻质原油;突地1井在760.6米~816.7 米井段的砂岩、粉砂岩孔隙和脉岩裂隙中发现多层油浸、油迹、油斑级别的油气显示。
此外,通过“松辽外围中新生代盆地群油气地质综合调查”项目的实施,地质科技人员在项目实施区域还查明晚二叠世林西组暗色泥页岩分布情况,且范围广,沉积厚度大,有机质丰富,热演化程度高,具有较好的页岩气资源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