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下旬起,“营改增”这一近年来中国难度最大、最复杂的税制改革将进入下一个重要阶段:改进问题。
今年5月1日起,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在中国全面推开。如今,这项本届政府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减税措施已显现成效。据官方数据,新纳入“营改增”的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四大行业税负增加户数占比从5月的3.9%下降至6月、7月份的1.2%,减税面越来越宽;减税规模加大,前7个月“营改增”整体减税总计2107亿元人民币。
但改革推进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因“营改增”涉及面广,相关政策较复杂,有些纳税人一时掌握不全,未能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有些纳税人对增值税抵扣机制不熟悉,也未及时调整经营模式、改进财务管理,致使税负有所上升。
此外,“营改增”改革催生大量新业务,一些老办法亟待调整更新;纳税服务也有待继续优化。
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是防止改革在执行中变味、走样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保证“营改增”切实发挥积极效应的必然要求。
中国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日前要求,各级税务机关要以“显微镜”般的眼力和“探测器”般的精准,排查“营改增”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清单,强化责任,明确时限,一一改进和完善。
国税总局宣布,改进问题这场“战役”将分三个阶段进行。从9月下旬至10月20日为第一阶段,主要任务为查找和改进面上的问题;10月21日至12月下旬为第二阶段,结合前期税负分析,研究提出并落实改进完善政策措施的建议;12月底到2017年1月底为第三阶段,对“营改增”整体运行情况进行总结、评估、改进和提高。
王军指出,对个别税负上升的纳税人,要引导其用好增值税免税项目和抵扣机制,使其充分享受改革红利;对制度滞后于形势发展要求的,要抓紧制定;对制度操作性不强难以落实的,要抓紧完善。“通过上下联动、内外并促,使改革试点在不断解决问题中逐步趋于完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