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孕育生命,也代表着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中国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和发展未来,引领中国迈进了绿色发展的新时代。
近年来,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和地勘单位,以绿色勘查为抓手,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在既要找到金山银山,更要保护好绿水青山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保护生态前提下的地质勘查新路子。
长江、黄河这两条伟大的母亲河从巍巍的青藏高原奔流东下,带来的有生命的呼唤、绿色的希望,还有绿色勘查的新样板。
绿油油的小草在迎风欢唱,雪山下最美的格桑花在竞相绽放。这种景象让我们想起那首古老的《敕勒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但我所说的景像并不是风景区,而是矿产勘查后恢复种植的多彩地区铜多金属矿勘查项目区。这个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南地区惟一保留开展的勘查区,是由青海省有色地勘局组织实施的国家级整装勘查区。
在这两年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该项目样样出彩,不仅实现了青南地区铜多金属矿的突破,成功打造出了国家新的战略储备基地,而且还竖起了绿色勘查的大旗,引领着全国地质勘查工作走进了绿色新时代。
这只是近年来我国绿色勘查的一个缩影。
事实上,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尤其是五大发展理念提出后,国土资源部党组高度重视,并就如何更好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发挥国土资源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物质基础、空间载体作用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
地质勘查是整个矿业的基础和上游产业,能否实现绿色勘查将直接影响着整个行业的绿色发展,乃至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大局。青海省有色地勘局绿色勘查新理念的率先提出和践行,为我国地质勘查行业开创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主动作为,坚持问题导向,破解勘查中的难题,发现青海省有色地勘局的绿色勘查经验报道后,深入现场调研,并以专报形式报送给国土资源部领导后,引起了高度重视。
在国土资源部勘查司的积极倡导下,在5月10日召开的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16年地勘局长座谈会上,《绿色勘查行动宣言》正式诞生。宣言要求,地勘行业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努力做先进理念的领跑者;要坚持推行绿色勘查,努力做建设美丽中国的践行者;要坚持依靠创新驱动,努力做生态保护和保障资源的双赢者;要坚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做大自然的呵护者。
宣言倡议,地勘行业要大力推进绿色勘查,探寻金山银山,留住绿水青山,为实现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随着《绿色勘查行动宣言》的发布,全国地勘行业开始启动绿色勘查工作。5月31日,国土资源部关于完善地质找矿运行机制实现重大突破的若干意见中再次明确指出,坚决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按照“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原则,调整优化勘查开发总体布局。调整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勘查技术方法,大力推进绿色勘查。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绿色勘查行动宣言》的发布像一个播种机,在长城内外、黄河上下、长江两岸撒下了一颗颗绿色勘查的种子,青海、四川、贵州等省区先行先试,一个个绿色勘查的示范随之应运而生。
关键在理念创新
理念决定行动,信仰决定未来。只有理念创新,才会有行动的发展;只有坚持信仰,才会有义无返顾的激情。地质勘查也是如此。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绿色勘查最关键的是要创新理念,地勘单位更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争做先进理念的创新者和领跑者,大力推进绿色勘查。既要探寻出更多的金山银山,更要保护好绿水青山。”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司长王昆表示。
天地合一,万物一体。保护生态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就是泽被后世。特别是在中国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上限的严峻形势下,如何从矿业的源头即矿产勘查抓起,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摒弃“先破坏后治理”、“找矿成果至上”的传统勘查理念和方式,真正做到生态保护与找矿成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无疑成为矿产勘查的重中之重。
可喜的是,现在许多地勘单位包括一些矿山企业的矿产勘查新理念已初步形成,并开始尝试走绿色勘查之路。
多彩整装勘查区位于青海玉树的治多县,生态环境脆弱,又是藏族聚集区,在这里进行矿产勘查面临着巨大的生态压力和群体事件风险。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在该项目实施之前,就充分考虑到了各种风险和应对措施,从创新勘查理念入手,率先在全国提出了生态至上的绿色勘查新理念,研究出台了《地质勘查工作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施意见》,下发了《关于实施野外项目终期环保验收工作的通知》,印发了《外包工程施工队伍安全环保工作监管办法(试行)》等。同时,成立了生态恢复环境治理领导小组。在地质勘查设计中突出环境恢复治理,在项目中期、终期检查时,把地质找矿工作与野外安全生产工作和生态恢复治理结合起来,并制定了《野外地勘项目生态环境治理岗位责任制及奖罚措施(暂行)》。
“青海省确立生态立省战略之后,对包括地质勘查在内的矿业活动提出了更严厉的要求。我们切实把生态保护放在首要位置,把绿色勘查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建立完善制度,加大考核力度,大力推进绿色勘查示范年活动。”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林亚松表示。
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草原、保护生态。在多彩的查涌铜多金属普查矿区项目指挥部,“爱护每一颗小草,保护每一寸绿地”、“爱护草原植被,呵护草原生态”、“改善生态环境,文明绿色勘查”的标语横幅随处可见,在时刻提醒着每一位地质人员切实肩负起绿色勘查的重任。在勘查过程中,青海省有色地勘局既注重事后治理,更注重事前管控。在重型工程施工单位招标时,把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也作为一项硬性指标,在施工单位开工前与施工单位签订生态保护合同书,收取生态保护保证金,同时纳入该项目生态恢复治理的监管范围之内。在野外勘查工作中,他们对项目驻地做好整体规划,划定工作区,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及时掩埋;在修路和布设探矿工程时,尽量选择草场少的地方,并保留和保护好原有的草皮和植被,待工作结束后及时回填,将草皮和植被重新复植,尽量恢复原貌。据粗略统计,自2015年该局在多彩整装勘查区开展恢复治理工作以来,共恢复以往槽探近50000立方米、恢复2015年槽探近30000立方米,恢复道路5000米,形成费用近200万元。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草场上,他们种植的小草已郁郁葱葱,比周边草场里原先的小草还要茂盛。
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局长杨站君认为,绿色勘查是地质勘查的生命,只有万事当前生态为先,切实加强生态保护,才能赢得时间和空间,才能征得地方及牧民的支持,地质勘查才能持续开展下去。
“绿色勘查”作为绿色矿业开发的重要环节,是矿业转型的重要源头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作为矿山企业,贵州西南能矿集团提出了建设生态环保型、科技创新型、资本运营型的“三型矿山”,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矿产勘查、开发的全过程中。在绿色勘查活动中倡导“环保、和谐、高效、法治”四大理念,要求做到绿色勘查理念“入心、入脑、入血脉”。
2016年3月,西南能矿集团正式启动绿色勘查,从正在实施的50个勘查项目中选择7个作为绿色勘查示范项目,统一制订了绿色勘查实施方案的编制大纲,成立了由环保、地质、工程、钻探、预算等组成的专家组,快速抓好示范项目的引领。绿色勘查实施半年来,取得了绿色理念深入人心、保护措施切实可行、恢复治理初见成效、规范管理早出成果四大成效。西南能矿在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目前已建立了《绿色勘查钻探施工机场管理办法》、《绿色勘查钻探施工现场运营管理制度》、《绿色勘查钻探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体系》、《绿色勘查野外作业质量管理体系》等一系列的野外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了绿色勘查的工作程序。在勘查中,西南能矿编制治理恢复方案,将平整机台时清理出的表土装入编织袋统一堆放,待勘查工作完成后将表土回填。同时利用表土进行“育草试验”,选出适应当地土壤的草种用于勘查用地复垦。
“理念是绿色勘查的核心。西南能矿集团自觉担当社会责任,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适时提出了建设生态环保型绿色能矿、科技创新型智慧能矿、资本运营型金融能矿‘三型’能矿的目标任务。在‘三型能矿’建设中,资源勘查是绿色能矿建设的前端和基础。我们在勘查理念上坚持绿色发展,在勘查活动中践行绿色行动。”西南能矿集团总经理赵震海表示。
针对若尔盖地区生态脆弱、高差大、坡度陡的特点,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在实施若尔盖铀矿整装勘查过程中,以绿色勘查理念为引领,积极创新机制和模式,优化地质勘查方法,强化物化探无损地表技术,消减轻型山地工程,并与中国地质调查局探矿工艺研究所一起开展“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区综合钻探技术应用示范”科研课题研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区的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