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武钢股份披露,国务院国资委原则同意宝钢股份换股吸收合并武钢股份的总体方案。
据了解,本次合并的具体方式为:宝钢股份向武钢股份全体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换股吸收合并武钢股份;武钢股份拟设立全资子公司武钢有限,武钢股份现有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合同、资质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由武钢有限承接与承继;自交割日起,武钢有限100%股权由宝钢股份控制。
根据交易报告书披露,宝钢集团和武钢集团将进行联合重组,武钢集团股权将无偿划转至宝武钢铁集团,联合重组完成后,武钢股份、宝钢股份均为宝武钢铁集团控制的下属企业,宝武钢铁集团将控股合并后上市公司。
在上述重组方案公布后,外界担心未来武钢的身份和地位将出现下降。
“我们理解武钢的地位,不是说武钢集团消失了、‘共和国长子’不见了,最初很多都是误解。”武钢集团内部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澄清,武钢和宝钢一起成为宝武钢铁集团,两家都做大了,宝钢集团的名字也没有了。
时代周报记者从接近此次宝武重组事宜的人士处独家获悉,未来宝武钢铁集团将在上海和武汉设立双总部,“主要是从地域管理方面,如果只设置一个上海总部,对武汉这么一大摊子的驾驭和管理,在信息的传递、直达方面还是有缺失的,所以设置了双总部的管理模式”。
上述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对于将来双总部怎么运营,怎么样实现高效、比较科学的管理模式,“我个人觉得,我们有关的管理部门比如改革创新部在运筹,怎么来做好这件事情,倒是一大考验。毕竟是国内首家做这个事情”。
而在新集团成立后,“一把手”和“二把手”在哪里办公将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宝武集团成立后,董事长(马国强)和总经理(陈德荣)预计是在上海办公。”11月4日,武钢集团内部人士独家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上述人士指出,包括前天(11月2日)董事长(马国强)在会上还说了一句话:“上海总部和武汉总部两边的有些部门的负责人,出现调动都属于平调。”
防城港项目或成“弃儿”
10月28日,武钢集团办公大楼二楼会议室,武钢股份2016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在此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宝钢股份换股吸收合并武钢股份等议案。
“这可能是武钢股份最后一次股东会了。”一位参会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如果宝钢和武钢合并顺利推进,以后单独以武钢股份召开的股东大会或将不复存在。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当天的股东大会,现场前来参会的中小股东不足10人,不过武钢股份董事长马国强对于参会股东的提问几乎是有问必答。
对于股东关心的宝武钢铁合并事宜,马国强在问答环节表示,重组的目的,并不是简单的“1+1”,“如果是简单的‘1+1’,用不着花这么大的力气来做。”
马国强指出,长期以来,武钢和宝钢各自发展,形成了今天的格局,但不可否认的是,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产品结构高度相似,都是以碳钢板材为主,主要的产品包括汽车板、家电板等。
马国强认为,重组后的协同效应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研发协同,各自优势研发力量的结合,研发资源的共享,从而可提升产品质量和制造水平;采购协同,武钢、宝钢的铁矿石95%依靠进口,去年两家钢企的铁矿石采购量占全球贸易量的4.8%,合并之后上游议价能力将明显增强,焦煤、废钢、铁合金等原材料将享受合并的红利。
同时,在营销协同方面,武钢、宝钢有着各自的优势服务区域和优势产品,合并后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若在核心产品方面进行产销协同,那么可以在降低恶性竞争的同时,定价权增强,提升盈利的空间。
此外,在制造协同领域,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的产品结构均以板材为主,存在同质化竞争的现象,合并之后,企业的制造水平、消耗水平、成本管理水平可得到提升,盈利能力、议价能力将会相应增强。
最后是规划协同,马国强表示,中国钢铁行业走到今天,产能严重过剩,经营困难,很大因素是钢铁企业多而分散,各自站在局部来做决策,“我们虽然没有能力把全国的钢铁企业整合起来,但我们要尽最大努力,按照国家去产能要求,在区域结构调整、产品重点等顶层规划上协同发展,形成更加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马国强所提到的这一规划协同方面,或体现在武钢防城港项目和宝钢湛江钢铁项目。这两大项目,均是宝钢和武钢在各自为政时期所上马的,同时于2012年获得国家发改委“准生证”。
根据地理位置可见,湛江钢铁和广西防城港钢铁两大项目均位于北部湾,相距仅200公里左右,辐射半径相近,产品结构和目标市场也大致雷同。
“这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原来,宝钢集团要考虑发展,在湛江上项目,武钢集团要考虑发展,在防城港上一大项目。”马国强说,未来宝钢和武钢联合重组了,接下来我们势必要对广西防城港重新的定位,可能从宝武集团的角度来说,我们重点发展湛江。
马国强指出,“广西防城港(项目),希望与当地政府商议,寻求错位竞争的方式”,“不能像现在的宝山与青山一样,你生产300万吨汽车板,我也生产200万吨汽车板,大家也都知道防城港、湛江之间的距离,所覆盖的区域,包括市场(均有重合之处),这也是这次重组到底是为了什么,大家也可以看到,不重组会是个什么样”。
武钢聚焦非钢产业
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去产能”作为2016年全国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之一,要求自2016年起,用5年时间压减全国粗钢产能1亿-1.5亿吨。
化解中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工作,已成为中央高层的重大战略部署,是钢铁行业脱困、调整、转型升级的首要任务、攻坚之战。在宝武钢铁集团合并之际,两大钢铁龙头,自然责无旁贷。
根据交易报告书(草案)披露,宝钢集团、武钢集团计划在2016-2018年内分别压减粗钢产能920万吨、442万吨。
根据宝钢集团和武钢集团压减产能责任书的要求,宝钢股份、武钢股份2016-2017年内分别压减 465 万吨、140万吨粗钢产能。
“整个武钢集团的去产能目标,预计我们可以在今年全部提前完成,有些工作在推进中,尽量努力在今年之内把所有去产能目标都完成,当然重组以后有没有新的调整,这个我还不清楚。”11月4日,武钢集团负责宣传的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11月2日,在武钢总部调研期间,陈德荣在总结讲话中表示,武钢是“共和国的钢铁长子”,武钢的“一米七”工程、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管理模式、人才培养、装备提升等,都推动了中国钢铁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钢铁行业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宝钢建设初期,在管理和技术上都曾向武钢学习”。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陈德荣对未来的武钢有了一个基本“定调”,他表示,宝武集团要以钢铁为基础,在服务业为主的后工业文明时代转型发展,集团在华中地区的新产业发展将大有作为。
据了解,此前曾因“卖红酒、养猪”而成为行业内外热议焦点的武钢,将把非钢业务作为脱困的另一个“抓手”。未来,非钢产业是武钢“十三五”期间的工作重点。
此前武钢有高管表示,目前武钢产业存在业务分散,高度依赖钢铁产业,市场竞争力弱,与地方经济融合不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为此研究确认了多元产业发展聚焦向外的思路。
“武钢的非钢产业,将努力地往服务业方面发展,尽量借助宝武集团大的牌子,应该有所作为。”武钢集团有关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公开资料显示,武钢集团早在2012年就开始于主业钢铁之外,拓展多元化业务,先后试水高新产业、天然气、物流甚至食品饮料等多个行业领域。
武钢成立了全资子公司武钢城市服务集团,旗下投资了武钢快餐、武钢物华科技、武钢物业、武钢旅行社、防城港城市服务以及武钢农业共6大公司。
“全国都是如此,现在不能靠着钢厂吃钢厂。”武钢内部人士曾告诉时代周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