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能网 >资讯>财经资讯>

买“小朋友”的画作刷屏 慈善的信任感却难买

2017-08-30 11:45:39 来源:北京商报

买“小朋友”的画作刷屏 慈善的信任感却难买

刷屏晒图,昨日整个朋友圈都在“买买买”小朋友的画,简直停不下来。

据报道,这是腾讯公益中一个名为“用艺术点亮生命”的项目。在这项活动中,参与者可以欣赏到许多属于特殊人群的“小朋友”的画作,他们患有自闭症、脑瘫、唐氏综合征等精神障碍。

只要1元或者输入任意金额,就可以“购买”他们的画。根据官网提供的数据,此次活动总计募集到1502万元,捐款人数为580万人。人们参与的热情显然超过了预计,由于目前转发量过大,腾讯已经紧急调用了服务器分担负荷。

互联网公司做公益,玩出了花儿。低门槛、参与度、连接性,让互联网慈善近些年脱颖而出常有惊人的表现。

然而,短短几个小时之后就出现了反转,大量质疑的截图密集出现在朋友圈。有人质疑,这是腾讯公益的一次炒作。也有人提出怀疑,每个人捐一块钱买画,钱到底去哪儿了,是否真的到了这些有精神障碍的人手上用于帮助他们。还有用户表示,查不到捐款记录,或是购买了以后并未收到相关画作。

围绕是否经过授权、捐款的流向以及这些画作是否真正出自自闭症患者之手等问题,腾讯公益很快做出了回应,善款的后续使用将在腾讯公益平台上进行定期展示,查询路径是微信中的我-钱包-腾讯公益-个人中心-捐款记录。

“社交+公益”的慈善模式不是没有出过岔子,前有罗尔事件做“铺垫”,质疑也不足为奇。中国当下复杂的舆论生态造就了一个特别的现象,那就是任何爆款必然面临人们的严格审视,慈善项目更是重点盯防对象。

慈善“爆款”瞬间引爆的同时,也时常伴随着舆论经历过山车式的反复。施以援手的人从慷慨解囊到紧张戒备甚至翻脸倒戈,寻求帮助的人从得到同情到面临考问甚至被口诛笔伐。

互联网上的个体,情绪上更容易受到煽动。因为隔着屏幕的虚拟感,再加上被媒介塑造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人们的种种情绪无论是同情、关心、感动,还是愤怒、急躁、暴戾,触发门槛都比现实生活中更低。

而慈善其实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涉及到对受捐人信息的核实、慈善资金的流向和使用的审核,也因为慈善资源有限,这还牵涉到一个分配排序的问题。

人们不够理性,互联网不够专业,存在着太大的欺骗空间。孰是孰非仍可能随时反转,拨开这些纷纷扰扰,慈善风波留下的一个具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的话题是:互联网上的募捐和求助到底靠不靠谱?需要帮助的人和施以援手的人要怎样才能建立彼此信任的通道?

舆论的不信任危机来自层出不穷的骗捐、诈捐事件,共同指向的是互联网募捐和求助审核的缺失与严重的不规范。让爱心不被欺骗,让社会信任和资源不被透支,让更多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能够得到友爱与互助,之于中国式慈善,仍是一个待解的难题。陶凤(完)

责任编辑:林子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百度地图 |

本网站由汇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粤ICP备2022077823号-2

信箱:317493128@qq.co m 媒体合作QQ:317493128

电子商务协会 360安全认证 网络报警平台 不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无线互联网
1999-2020 www.huineng.042.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