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山东兖矿集团煤炭产量、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分别比 2014年增长 35.59%、35.93%和 22.43%,累计实现利润总额48 亿元,上交税金 224 亿元。2016 年,跨入煤炭产量过亿吨、营业收入过千亿、资产总额超 2000 亿的大型企业集团行列,位列煤炭行业 50 强第 6 位,比 2013年提高 9 个位次。
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中国煤企深陷困境,煤炭企业亏损面高达95%的情况下,兖矿集团不仅浴火重生,还保持连年盈利,成为转型发展的鲜活样本。今年以来的成绩单依旧抢眼:前8个月,兖矿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430亿元,同比增收710亿元,创出历史新高;利润总额17.53亿元,创出5年来最好水平。
“我们抓住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这个牛鼻子,坚持以‘四新’促‘四化’,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谈起力量背后的源泉,兖矿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李希勇如是说。
新产业:向高端产品进军
9月11日,邹城市郭里镇、看庄镇、石墙镇。兖矿蓝天清洁能源公司在这里展示洁净煤与配套环保炉具展。
“早就听说冬天用兖矿集团研发的洁净煤和炉子,屋里暖和还不呛,俺得亲眼看看。”一进镇上,村民们就围了过来。七成以上群众认可蓝天洁净煤和炉具,表示认购安装使用。据兖煤蓝天清洁能源负责人介绍,仅郭里镇,今年预计有1万吨型煤和5000台以上的炉具需求。
村民们争相购买的“型煤”,是兖矿集团针对当前全国7亿吨散煤洁净燃烧和工业锅炉超低排放问题探索的一条新路。高硫煤、烟煤、末煤等“次煤”经过两次添加剂加工后,变成低硫、无烟、状如麻将的煤块。这种型煤具有易点燃、持续燃烧时间长、无烟无味无污染等特点。
型煤和解耦炉目前只供民用。将来,他们会把这项技术用于工业链条炉、工业和热电循环流化床锅炉,实现高硫煤改性和劣质煤提质清洁利用、燃煤转化过程中副产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处理。
兖矿集团优势在煤、潜力也在煤。向高端产品进军,做优煤炭文章,是他们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旋律,计划到“十三五”末,推动清洁煤炭产品年经销量到1.5亿吨,高端精细化工产品产量1500万吨,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率超过50%,形成煤炭深加工、低排放、高附加值、清洁转化的绿色经济产业链。
紧扣“新旧动能转换”这条主线排兵布阵,兖矿多个带动力强、颇具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蓄势崛起,加速迈向高端化。
2016年10月,兖矿电铝公司麾下14万吨电解铝厂彻底关停。他们审时度势,充分发挥150MN挤压机核心设备优势,把轻合金厂定位于“高端铝合金型材”,并实现宽大中空断面型材市场的实质性突破。
如今,他们凭借在产品质量上的孜孜以求和品牌培育上的精耕细作,已获得中车集团、中色研达金属技术有限公司、韩国HTL公司等知名企业的认可。自去年9月份开始,他们为vivo新一代手机外壳供应原材料,每月达1200吨。今年以来,中车青岛四方公司陆续补充下达了BST(庞巴迪)和长编标动订单,目前订货总量已经达到1720吨。中国高铁家族新成员“复兴号”也选用了兖矿的高端铝合金型材。
新业态:繁花渐欲迷人眼
9月1日,兖矿集团旗下的境外公司——兖煤澳洲公司以24.5亿美金成功完成的收购力拓旗下联合煤炭工业有限公司100%股权项目。这一近年来国际煤炭市场最大的一次并购项目,给兖煤澳洲带来一系列积极变化,极大地改善其资产质量和资本结构,彻底提升其市场形象,为公司和股东带来丰厚回报。
探索产融结合之路,是兖矿集团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亮点。针对经济新常态下,传统产业发展空间被进一步挤压的新形势,兖矿集团积极发挥资本乘数和倍增作用,以资本活力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2016年1月18日,改建国投公司的第13天,兖矿集团位于上海自贸区的兖矿金谷裕丰投资有限公司和中垠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成立,集团公司资本运营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同时,兖矿搭建起上海、北京、深圳、青岛“四位一体”金融投资产业平台,形成银行、证券、保险、期货、典当多元化运营格局和产融财团整体框架。
立足“金融服务实体、实体助力金融”, 兖矿集团成功实施了一系列资本运作,使得产融结合、以融促产相得益彰。2016年12月5日,兖矿集团旗下东华建设公司成为上海第一家成功实施保障房证券化融资的企业。开盘6小时内,连续完成6期融资,一次性从资本一级市场上融资超过9亿元(含次级支持证券4620万元)。这一融资所得,为他们跨行业多元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和空间,也彰显了兖矿资本运作的实绩,印证了兖矿品牌的价值和力量。
致力资本运营取得更大发展,兖矿集团积极放大运作平台,伸展业务链条。他们按照分类培育、梯次推进原则,将具备发展前景的产业项目、核心业务资产,有序在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上市。新风光电子、上海中期相继在新三板挂牌上市。资料显示,上海中期2015年净利润已经超过了新三板期货行业的八成公司,仅次于行业老大永安期货。
改建国投公司当年,兖矿资本运营成效凸显:集团金融资产规模达到300亿元,较2015年翻了一番,实现资本运营收益20多亿元。预计“十三五”末,兖矿集团金融资产规模突破1000亿元,产业规模、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跻身省管企业前列。
不仅在资本运营领域,兖矿集团大显身手,在跨境电商服务领域,他们积极寻求和把握“互联网+”时代、中澳自贸协定签署、澳洲健康食品畅销中国市场所带来的商机,跨界融合打造新业态。据了解,澳洲牛肉进口到中国,出关后的价格仍比国内便宜5000元/吨左右。
2017年,兖矿集团开始涉足金属矿山投资发展领域。5月17日,兖矿集团在拉丁美洲打赢一场漂亮仗:厄瓜多尔政府将220多平方公里绿地区块的100%矿权授予兖矿集团。这是中国大型能源企业第一次在厄瓜多尔持有100%矿权,也是厄瓜多尔第一次把100%的矿权转让给他国企业。
新技术:抢占产业制高点
2017年7月,庆祝建军90周年军事演习在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的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作为全军首个“复杂电磁环境应用系统”和唯一“联合作战实验场”,一批批尖端智能通讯设备悉数亮相,出乎意料的是,这其中的八套高精度移动指挥调度系统并非产自军工企业,而是出自西安兖矿科技公司的“北斗”项目团队。
朱日和基地选用的高精度移动指挥调度系统,正是西安科技公司以“北斗+通讯”所应用转化的拥有自主知识品牌的高精尖产品,是西安科技公司面向市场开发的拳头产品。
兖矿董事长李希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借助国家北斗导航和“军民融合”战略的东风,兖矿西安公司科研团队深耕细作,效果突出。目前,公司拥有知识产权27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16项。仅2017年,就有15款“北斗”军民两用智能产品问世。其中,“双模4G+双模北斗”手持机、指挥机等产品正在申请国防专利,北斗通信对讲机、本安型车载终端等产品正在申请发明专利。
9月26日至27日,“2017北斗产业国际化发展论坛”在西安成功举行。作为本次论坛的重要内容,由兖矿集团发起成立的“陕西北斗产业军民协同创新中心”正式启动。旨在充分整合运用各界科研力量和创新要素资源,协同开展卫星导航技术攻关、技术成果协同管理与运用等相关工作。
放眼行业外,抢搭“科技车”,努力打造新兴高端技术产业,是兖矿集团孕育新动能的关键一着。
早在2010年,兖矿集团就致力于军民融合、两化融合、跨界融合,开展信息化建设和卫星导航应用“两大核心业务”,聚焦北斗军民融合、矿山工业智能“两大产品体系”,打造“北斗天地”全新品牌。其高动态、高精度技术产品位居国内同行业前三名,成为天地一体智慧化综合服务商。被誉为“北斗之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赞扬,兖矿的北斗技术不仅运用到了煤矿管理中,而且可以成功运用到军工体系中。北斗通信系列产品不仅可以满足军工之需,而且将来可以在地震抗灾等诸多领域大有可为。到2020年,该公司力争实现信息产业营业收入10亿元,净利润2亿元。
培育新动能,创新仍是第一动力。兖矿集团总经理李伟表示,过去企业主要依靠反复地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新技术,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未来企业要实现并跑、领跑世界新技术的目标,就需要更多地自主创新。
近年来,兖矿集团围绕抢占产业制高点,在多个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清洁高效利用是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方向。兖矿集团以科学的战略前瞻,潜心攻关备战,花费十年心力,研发掌握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煤间接液化制油核心技术。当2015年9月18日,乌黑的煤第一次变成欧V标准的优质油品呈现在公众面前,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示范者、引领者、推动者的身份就写进了兖矿的历史,同时标志着国家能源多样化和安全性又多有了一条新的通道。
兖矿集团着力提高煤炭生产装备自动化水平和生产系统安全可靠性,加大煤炭安全高效开采技术装备及工艺研发,积极实施“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采煤工作面效率提高8倍以上,形成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领先的安全高效开采技术。2016年6月,兖矿集团旗下东华重工公司自主研发的8.2米超大采高综采装备在金鸡滩煤矿下井试验,经过一段时间磨合后,月产达150万吨。这一研究填补了世界煤炭安全高效开采空白。而工作面智能化综合降尘系统,可实现工作面清洁生产。目前,该套装备的配置模式,已经成为兖矿在陕蒙基地的“标配”。
煤炭气化方面,兖矿集团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水煤浆气化装置正在推进由日处理煤炭3000吨级向4000吨级的跨越,推广到36家国内外企业,技术转让收益7亿多元,实现了我国向发达国家输出煤化工大型成套技术的历史性突破。
新模式:突破藩篱,柳暗花明
在山东省58家混改试点企业的名单里,兖矿集团邹城金通橡胶有限公司名列其中。3年前,这家企业一度资不抵债,企业经营步履维艰。经过3年的探索改制,如今金通橡胶已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重焕生机,2016年实现利润1559万元。今年该公司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始终保持盈利良好发展态势。
新旧动能转换,最深层的是体制的转换。兖矿集团决策层很早之前就认识到这一点。
2014年,兖矿集团就开始探索体制机制的改革,对中小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由经营管理层和骨干员工持股,实现产权多元化。金通橡胶公司首当其冲,真正的“混改”始于2015年1月1日。自那天开始,金通公司309名员工放下了“铁饭碗”,他们中的19名管理层和骨干持有了金通公司的股份。“混改”后,企业与管理团队、核心员工连骨、连心、连肉,团队积极性和创新性大幅提高,企业经济表现明显强于“混改”前。去年8月,他们在秘鲁首都利马与当地某高端胶管分销商签署了独家代理协议。根据协议,合作方将全力进行金通品牌胶管在秘鲁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推广。目前,该公司产品销往拉美、欧洲、日韩等地区和国家。
为给新旧动能转换腾出更大空间,兖矿集团计划集中今年、明年这段时间,完成25户亏损僵尸企业治理任务,同时完成7家单位混改试点工作。
李希勇说:“新旧动能转换,不仅要“调旧”,更要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北宿矿未雨绸缪,三年前就着手实施“走出去”战略,2016年10月,当生产了40年的北宿煤矿完成历史使命,停产关闭后,立马轻装上阵,依托兖矿品牌,到民营煤矿“打工”。如今,这个矿业转型发展中第一个走向市场的“拓荒者”,已形成以掘进连采为主,其他机电安装、生产辅助工程配套的矿业工程生产服务格局。2017年,预计实现对外矿井服务业产值4.9亿元,力争完成利润1500万元。
依靠深度合作突重围是兖矿集团改变发展模式的另一法宝。他们不断加强与世界500强、中央企业、优秀民营企业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战略合作,引资引智、借势借力、加快发展。他们还坚持引进一个人才、培养一个团队、带动一个产业,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带动一批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煤炭转化产业项目落地实施。
2017年9月,兖矿集团开始新一轮改革,新旧动能转换成为改革发展的主题主线。兖矿集团要求,新一轮改革聚焦四新四化精准发力,通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兖矿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李希勇表示,兖矿集团的下步目标,是挺进世界 500 强,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矿业集团和产融财团。(李希平 王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