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关于节能减排政策的讨论近期开展较多。工信部透露将出台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和新能源汽车积分同步管理办法的消息不久,国家发改委近日又发布了一项针对新能源汽车的重磅政策——《新能源汽车碳配额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意见稿》首次列出了今后对新能源汽车实施碳配额管理的基本框架和方案,引发业界关注和讨论。
油耗管理、积分制度和碳配额交易,在政策取向上都是为了促进我国汽车行业的绿色发展,但三者分属不同管理部门,在计算方法、管理机制上并不完全相同。这使新政的实施存在难度,也可能让企业不容易适应。
汽车管理正建立市场化机制
为实现2020年乘用车百公里平均油耗降至5.0升的目标,工信部一直在研究出台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办法,建立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管理制度,目前办法尚未正式出台。
与此同时,我国逐步退坡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也亟待新政策接档,以引导新能源汽车市场良性发展。对此,财政部正在研究新能源汽车积分交易制度。主要思路是将企业每年零排放车型的销售情况记录成积分,不达标企业要向政府缴纳高额罚款,或向有多余积分的企业购买积分。
对于上述两项政策,工信部曾提出要将企业平均油耗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挂钩,从而引发了业内关于乘用车油耗管理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应分开还是合并实施的讨论。此讨论尚未有明确结果,另一主管部门发改委又披露了一份关于新能源车碳配额管理的意见稿,希望把新能源汽车积分制和碳排放市场结合起来。
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车与财税政策研究室主任刘斌看来,这说明我国汽车油耗、新能源汽车管理正建立市场化机制,从过去的事前管理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不过正如广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坚所说:“文件虽在目标、管理思路上保持一致,但出自不同部门的政策在标准细节上并不统一,多种规则的存在给企业带来了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