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各方共同参与
提高“绿色”含金量和公信力
“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目前是自上而下的推动,与国外从社会责任基金开始自下而上的发展不同。”合晟资产创新业务总监曹晋表示,作为投资人,他看好绿色债券的长远发展,但短期内的投资考核仍是关注收益率和安全性。他认为,绿色项目利率低,对绿色产业降低融资成本的确有利,但这也意味着投资人收益率不足,这与投资人的初衷可能有所违背。因此,需要监管部门采取贴息等措施,以吸引投资人选择绿色市场。
上海证券交易所债券业务部副总监刘蔚建议,绿色债券发行的质量比数量重要,绿色债券市场要做到“规范起步,健康发展”,希望每一单绿色债券都在绿色的鉴证、可持续性的评估、未来的绿色绩效评估等方面做到规范和标准。
里昂商学院副校长、亚洲校区校长王华也提出,绿色债券是金融界和环保界等多方交集的领域,市场各方应共同参与绿色债券生态体系的建设,制定更加清晰的“绿色”标准,提高“绿色”标签的含金量和公信力。
马骏表示,在此次《意见》中,也提出了下一步完善绿色债券市场的若干发展方向,包括“建立和完善国内对绿色债券的界定标准”,其目的是防范监管套利的风险,也有助于降低投资者对绿色债券的“搜寻”成本;“研究探索绿色债券第三方评估和评级标准”,以保证第三方认证和绿色评级能客观、有效评价绿色债券发行人和支持项目的环境效益,并强化发行人完善环境信息披露的动力。
相关报道
绿色债券评估框架发布
利于投资者把钱投到真正的绿色项目
本报综合报道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和全球性环境咨询公司Trucost,日前联合推出了中国绿色债券评估框架。评估框架在综合考虑了当前政策和规定之后建立,旨在形成社会各界评估绿色债券环境影响的共识,为发行人、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利益提供信心和保障。评估框架也得到了中国人民银行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的支持。
评估框架综合分析发行人过去的绿色信用记录和信息披露情况(包括项目所产生的正负面环境影响、风险控制措施、项目后续安排等)后,将其所发绿色债券分成5个等级,并在债券存续期内持续跟踪。
获得最高评价(G5)的绿色债券,应在项目环境风险管控和长期环境目标完成度上均取得最佳表现。级别越高,代表所披露的环境目标能够更好被实现,环境法规得到更好的遵守,披露透明度以及信用记录也就更优。
据介绍,评估框架主要使用者为信用评级机构,但是对于绿色债券所涉及的第二方意见和第三方认证均有一定参考价值。评估框架免费提供,欢迎各相关参与方的信息反馈。
东方金诚总经理金永授表示,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指导意见》提出,要统一绿色债券界定标准,鼓励进行第三方绿色评估。此次联合发布的绿色债券评估框架,就提供了一套较为清晰的评估分析工具,有利于投资者将绿色资金投放到真正绿色的项目而非“洗绿”的项目。
Trucost首席执行官Rid Mattison表示:“为了这个市场的持续繁荣,建立投资者的信心与为发行者提供保障至关重要。因此希望我们的评估框架能够达到这个目标,保障金融业帮助中国经济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