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06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大雾红色预警。1月3日,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实验室刘勇教授通过台式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近期使用后的防霾鼻罩滤芯上采集的雾霾颗粒,以及分析雾霾颗粒里面含有的各种元素。
据了解,实验采用的样本是使用10天左右的防霾鼻罩的滤芯,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放大2000倍左右,能清晰地看到附着在滤芯材料纤维上的微米级大小的雾霾颗粒。
刘教授介绍称,通过实验看到的主要是固态的雾霾颗粒,有碳酸钙、氧化铁、硫酸盐等,非固态的气溶胶则要通过另外的方式才能看到。
1日白天,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山东中西部等地空气污染扩散条件差,并伴有中度霾,部分地区有重度霾;2日凌晨起,受冷空气影响,北京、天津、河北东部等地的霾减弱消散;3日至4日,上述地区霾天气再度发展。上述时段夜间至早晨,华北中南部、黄淮等地部分地区有大雾,局地能见度不足50米。专家提醒市民减少外出活动,出门做好防护措施。
雾和霾区别:
1.能见度范围不同。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
2.相对湿度不同。雾的相对湿度大于90%,霾的相对湿度小于80%,相对湿度介于80-90%是霾和雾的混合物,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3.厚度不同。雾的厚度只有几十米至200米左右,霾的厚度可达1-3公里左右。
4.边界特征不同。雾的边界很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但是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5.颜色不同。雾的颜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霾则是黄色、橙灰色。
6.日变化不同。雾一般午夜至清晨最易出现;霾的日变化特征不明显,当气团没有大的变化,空气团较稳定时,持续出现时间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