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价7月以来的“来势汹汹”引发了多方主体的关注。怎样在去产能的过程中保障供应、稳定煤价;如何形成煤企与用煤企业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期合作关系等问题成为关键所在。
11月9日,国家发改委召集晋陕蒙煤炭主管部门、交通运输部、铁总、秦皇岛港务集团等部门就增加煤炭运力,加大电煤拉运力度,做好新增运力与有效资源的衔接等工作召开专题会议。据不完全梳理,这已经是发改委自9月份以来就煤炭市场“产、运、销”全产业链进行把控的第八次会议,足以见得国家对于此次煤价急速上涨的政策调控决心。
随着包括释放产量、增加运量等多项措施和办法效果显现,当前高位运行的煤炭价格承压,出现小幅回落。最新一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606元/吨,环比下行1元/吨,此前连续十八期上涨的局面告一段落。
大型煤企带头降价
在本月3日发改委召开的“规范煤炭企业价格行为提醒告诫会”之后,神华、中煤和伊泰三大煤企带头下调煤价。
随后,为进一步落实发改委抑制煤价过快上涨的指示精神,防止煤价过快增长和保障冬季供煤, 兖矿集团宣布,自7日起对本部煤炭价格进行调整,本部各流向动力煤普降10元/吨。截至目前,包括晋城煤业集团、潞安矿业、陕煤集团等多家煤企也陆续下调了煤价。
分析师认为国内出现的煤炭供应短缺主要受政府产能限制政策所导致,并不是落后产能自我出清的外在表现。
今年9月,发改委已经确定了一个分层次弹性生产工作机制,当煤炭价格处于480~500元煤炭区间的以上/以下时,部分符合条件的煤炭生产企业可以适当增加/降低日产量,以满足市场的供需平衡。而根据发改委制定的目标价格来看,目前的煤炭市场价格处于过高区间。
在释放先进产能、督促大型煤企降价稳市场之后,国家发改委再次开会加大电煤拉运力度。
业内观点认为此次会议将会对于铁路线电煤的运量以及铁路运费等方面均作出明确规定,会后各大铁路线将会增加煤炭运量。但后期受制于煤企发运积极性不高以及气温下降,冻车、冻煤增多以及年底春运等因素影响,预计后续高位进车难以维持。
“一方面可以说煤企发运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可以说是下游采购的积极性不高,从历年情况来看,目前是补库的阶段,以山东区域电厂的库存来看,目前基本上是20天以上,接近30天的水平,加之今年价格不稳定,因而补库的需求出现回落。另外对于后期煤炭价格存在降价的期望,因此拉运的积极性不高。”卓创资讯动力煤分析师韩滨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