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正能量粒子 老师转发《能源局总工韩水:未来煤电的路应该怎么走?》时at我,让我谈谈我国火电装机是不是过剩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我很早就想系统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
这段时间以来,经济和环境领域的专家都认为我国的发电是“产能过剩”了,特别是火电更是过度投资。这样的看法最近也得到了电力系统专家的认可。
但我不这样看。我认为现在出现的看似“产能过剩”的现象,比如亏损、发电小时数下降等,都不足以证明我国火电产能过剩。根据这些现象做出“产能过剩”的判断,要么是忽略了“体制扭曲价格背景下,盈亏不反应供给不足还是过剩”这一事实;要么是忽略了“电力服务消费”是一个多方位的需求,以偏概全的用一个方位的指标去整体性衡量供给过剩还是不足。
我国电力体制下,电厂盈亏不能作为“投资不足/过剩”的依据。我国电力市场是建立在一个过度讨好民众的、被计划体制扭曲的、没有反应资源稀缺性的价格机制上的。官定发电量和电价导致了三个后果:
1.该发电厂赚钱的时候,政府不让人家发;发电厂发电就亏本的时候,政府强迫人家发。
2.发电厂的收入和它发电所创造的所有社会财富大小几乎没有关系;
3.该被发电厂获得的“发电技术的稀缺租”完全被剥夺。
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电小时数(市场机制下反应发电厂的运营策略)和每度电的获利(反应发电厂在不同小时是否有存在的必要)这两个“市场信号”就失去了一起意义——既不包含任何关于“当下投资过剩与否”的信息、也不能作为“未来该不该投资”的市场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