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美”的企业深度介入核能产业细分领域
4月6日下午,在四川汇通能源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几位工人正在对一批紧固件进行加工。再有一个多月,这批紧固件将从江油市发往外地,经过组装后,应用于某核电站。
“最近核能特钢的订单越来越多,在火电锅炉吊挂装置市场渐渐趋冷的情况下,核能特钢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该公司副总经理秦岭说。
给他底气的,是该公司正在申请的核安全设备制造许可证。顺利的话,汇通能源有望在今年年底成为国内第四家拥有相关资质的核电站支吊架供应商,入围这一门槛极高的行业。“核电站相关生产设备要求极高,生产一吨产品,需要提供的文件也差不多有一吨重,以确保流程和质量没有问题。”秦岭说。
而在江油市,已经有3家相关企业迈过这个“高门槛”,坐在了核电这一巨大产业的餐桌旁。□本报记者 祖明远
小而美,他们是“隐形冠军”
与汇通能源隔河相对的,是四川六合锻造股份有限公司。从这里生产的核电站汽轮机叶片,已占据国内市场40%的份额,是当之无愧的行业冠军。
得益于国内核电产业的发展,目前核电站汽轮机叶片业务,已占到这家公司国内销售额的20%,成为该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
在江油工业园区,还隐藏着另一个核能细分领域的“冠军”。
从反应堆卸出来的乏燃料仍包含大部分可用的铀和钚,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但因为目前还缺少成熟的回收再利用手段,核电站往往会建设乏燃料池进行暂存,待新技术成熟后再对其进行处理。目前的通行做法是在乏燃料池中使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贮存格架盛放乏燃料,而这种贮存格架的核心材料需要吸收中子、屏蔽辐射。
在这一个细分市场,位于江油的四川聚能核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公司推出中子吸收材料产品后,国外同类产品的价格立即“腰斩”,从过去的每吨120万-180万元,降到现在的每吨50万元-70万元。
“2016年产品刚刚推向市场,就拿到两个订单,总额4000万元。”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而根据聚能核公司的估算,全球400多座核电站每年可产生乏燃料1万吨,到2020年累计产生乏燃料44.5万吨,因后处理能力及最终处置等限制,其中三分之二处于暂存状态,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请专家来“把脉”给江油特殊钢找出路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家企业规模都不算大,体量最大的六合锻造年销售额不过6亿多元,但都在高端的核能领域占得先机,发展前景广大,堪称“小而美”的企业。
为何江油市会有这么多核能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企业?
据了解,六合锻造、汇通能源的核能布局,都上溯到一份文件——2014年开始起草的《江油市核能特钢与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其编制的出发点在于“加速从冶金机械‘一业独大’向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绿色食品‘三大产业’转变”。
江油是一座三线建设的工业城市,拥有近40家钢铁企业。“工业要转型发展,一方面要去产能,压缩过剩的低端粗钢产能,一方面要调结构,给江油优势的特殊钢产业找出路。”长期分管工业的江油市委常委何思文说。
在对照了国家和四川省、绵阳市的装备制造业相关发展规划后,江油选择核能特钢与核电装备制造作为突破方向。这一选择还有一个背景:江油在为火电站等生产相关配套设备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经验,向核电装备零配件转型比较容易。
六合锻造此前的主要业务就是生产汽轮机叶片,“共同点是用水蒸气这一介质来推动汽轮机转动。”四川六合锻造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洪玉春说。
但核能产业也有特殊性,在于门槛较高,为其生产配套产品,必须要掌握相关标准和拥有相关资质。因此,江油先后多次邀请中广核专家来江油,从全国核能产业的发展中,寻找江油企业“入门”的切入点。“我们与中广核保持联系了2-3年,接受他们的技术辅导,希望能纳入华龙一号的体系当中,找到我们的一席之地。”秦岭说。在核电“低潮期”发力 实现弯道超车
2011年,因地震导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的高温核燃料发生泄漏事故,全球核电站发展进入一个“低潮期”。受此影响,国内火电站建设相对活跃,当时,汇通能源年产值达1.5亿元,大部分为火电站订单。
但江油认为核能产业发展前景较好,在这一期间,仍鼓励企业向核能产业转型。
就是在这一时期,因为拥有相关资质的企业积极性不高,积极对接中广核项目的汇通能源逐渐进入了这一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
目前该公司为华龙一号项目设计生产的支吊架模拟件,已经达到了相关要求,可以在6-8级地震或其他意外情况下,将管道的震动限制在合理范围内,不出现形变断裂。
与之相类似的是,在这一时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掌握了中子吸收材料的产业化技术,在上海、深圳等地纷纷抛出“橄榄枝”的情况下,江油赢得了该项目。
除了与该研究所长期的友好关系之外,江油围绕这一技术设计的产业线路也是关键的因素。围绕中子吸收材料等技术,江油计划由此向技术难度较高的乏燃料贮存容器等集成类设备扩展和应用进军,逐步形成从关键原材料、核心部件到设备集成的产业链,打造一个核环保装备制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