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英国萨默塞特郡的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被誉为中英合作的“旗舰项目”,也是中国在欧洲的最大一笔投资。
去年9月29日,中广核与法国电力集团、英国政府签署英国新建核电项目一揽子协议,建设包括欣克利角C、赛兹韦尔C、布拉德维尔B等项目。今年3月24日,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进行了核岛廊道第一罐混凝土的浇灌,项目主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这一令人瞩目的项目目前进展如何?日前,本报记者探访了地处英国西南部的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建设工地。
欣克利角C核电站预计发电量将占英国全部发电量的7%
从伦敦乘火车大约两个小时,来到一个名叫唐顿的小镇。这里是火车所能到达的离欣克利角最近的小镇了。然而,要到欣克利角,还得由唐顿驱车继续前行一个小时。由此可见,就选址而言,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地处人烟稀少、远离城镇的偏远之地。
经过严格安检后,记者被允许进入工地。只见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工地上,一派繁忙的施工场景:一台台施工塔吊高耸入云,巨大的混凝土搅拌机轰鸣着紧张作业,重吨位的各型运输车往来穿梭……核电项目的主体工程核岛基坑,已经平整出一个巨大的圆形场地,核岛廊道工程已现雏形,主控室台基也正在进行水泥浇筑。一切工作井然有序。
日本福岛核事故的惨痛经历让公众对核电站的运营安全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非常关注。欣克利角C这样的大型核电项目在英国审批过程中,除了要获得安全方面的执照,也需要通过英国环保部门的一系列环境评估认证。项目施工对环境影响必须维持在最低水平,并与周边居民保持全程沟通。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为降低项目施工对周边居民和环境的影响,工地附近一定范围内住户会得到相应补偿。工地还专门设立生态保护设施,比如给蝙蝠栖息的小屋等。
举目远眺,记者发现海边一座蓝色建筑和一座白色建筑很是醒目。工程师罗伯特介绍说,那是欣克利角A和欣克利角B两座核电站,前者已经停止运行,后者也行将关闭,而英国全境目前所有的8座核电站,也将于2030年前后到期退役。
事实上,不仅核电站,英国境内的火电厂也都将在2025年前后全部关闭。为了弥补未来巨大的能源缺口、降低碳排放,英国亟须发展新的核电项目。欣克利角C核电站预计发电量将占英国全部发电量的7%,是英国政府能源产业布局的重要一环。
项目将对英国核电产业链和人才培养等产生明显拉动作用
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是中国在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参与建设的第一个核电项目,堪称两国合作的“旗舰项目”,也被称作中英关系“黄金时代的黄金项目”。2015年10月21日,在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中广核和法国电力集团在伦敦正式签订了英国新建核电项目的投资协议。欣克利角C、赛兹韦尔C和布拉德维尔B等项目投资巨大,事关国计民生,建成后必将造福当地社会,惠及当地民众。
“工地上现在有建设者1500至1700人,11月将有2000多人,以后还会进一步增加,高峰时估计会达到5000多人。”罗伯特对本报记者说。据了解,欣克利角C核电站在建设过程中,将为当地提供2.6万个就业岗位。“中国帮助我们建设新的核电站,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使不少人从中受益。我们对此充满感激。”罗伯特说。
除了增加就业,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将对英国的核电产业链和人才培养等产生明显的拉动作用。该核电站竣工后,将向英国约600万用户提供低碳电力,在60年运行寿期内,预计每年减排900万吨二氧化碳。罗伯特说,与其他发电技术相比,欣克利角C核电站的电价也会具有竞争优势。
中国已从核电技术输入国跻身为核电技术输出国
在中、法、英三国签署的欣克利角C、赛兹韦尔C、布拉德维尔B三大项目中,布拉德维尔B项目将使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布拉德维尔B项目由中广核主导、法国电力集团参与,双方在项目开发阶段的投资将分别占据66.5%、33.5%的股份,采用的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华龙一号”技术方案。
今年1月,英国政府同意启动中广核提交的“华龙一号”通用设计审查。6月14日,中广核与法国电力集团合资组建的通用核能系统有限公司正式在伦敦挂牌成立,负责“华龙一号”英国通用设计审查相关工作。目前,布拉德维尔B核电项目进展顺利,预计今年11月项目推进工作将进入第二阶段。按照中广核和法国电力集团联合制订的项目进度计划,“华龙一号”预计将在经历60个月的通用设计审查后,于2022年左右落地英国。
“华龙一号”的安全水平与美国、法国、俄罗斯等世界主流三代核电技术旗鼓相当,而价格优势更加明显,是我国核电出口的重要选择。
中广核董事长贺禹说,布拉德维尔B项目是我国企业首次主导开发建设西方发达国家核电项目,将实现我国自主核电技术向西方发达国家出口的突破。布拉德维尔B项目将以中广核广西防城港核电站二期为参考电站,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先进核电技术的窗口,并引领我国核电产业全面参与英国核电项目的建设与管理。
中广核英国项目首席技术官毛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投资建设英国核电项目,标志着中国从“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转变,意味着中国已从核电技术输入国,跻身为核电技术输出国,这也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重大成果。正是在英国建设的核电站这样的大型项目,逐步改变着外国人对中国的认识,同时提升着中国人的民族自信。
(本报伦敦9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