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方电网广东公司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计划投资119亿元,同比去年增加逾12%;截至8月底,已完成2699个小城镇、中心村农网改造;截至9月29日,广东省3945个机井已全部实现通电,解决了干旱地区农民的灌溉难题。此外,公司计划今明两年投资19亿元,对广东省2277个省定贫困村电网实施改造升级。
机井通电解旱区农作物之“渴”
湛江市遂溪县洋青镇古村西村的村民老徐在自家地里给干渴的香蕉秧苗“喂水”,清泉喷涌而出,滋润着田地,他说:“以前就怕旱灾,种什么都要左思右想,现在机井通了电,真是种地不慌,灌溉不愁了!”
古村西村1600多人基本靠种植为生。以往,村民需要挑水、储水来灌溉田地,如遇干旱只能“认命”。如今,崭新的线路设备连接起4口机井,400多亩田地铺上粗细不一的黑色塑料软管,从地头机井里不断冒出欢快的水花,浇灌着一片绿茵。
此前,当地政府曾在该村投资建设4口高标准农田机井,每口由一台柴油发电机带动水泵抽水,但柴油发电机功率大、油耗高。老徐算了一笔账:使用柴油发电机,每亩地浇一次需要3升柴油,花费18元;而使用通电后的机井,每亩地浇一次需要6度电,以每度电0.64元计,只需要3.84元。灌溉成本大幅降低。
灌溉有了保障,村民就能够根据农作物的市场价格灵活调整种植计划,提高产品竞争力。过去,村民徐某经常瞅着一望无际的甘蔗林发呆,因为灌溉用水难,他只能年复一年种着耐旱却不“紧俏”的甘蔗。如今机井通了电,他寻思着,等这批甘蔗收成后,改种一批市价较好的葱和辣椒,粗略估计,他家庭年收入能增长10多万元,而其他村民年收入平均也增长3-4万元。“这日子有盼头了!”
古村西村只是一个缩影。雷州半岛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素有“十年九旱”之称,2015年一场大旱,湛江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近170万亩,经济损失约3.5亿元。多发的旱情制约着当地农业生产。如何破除“靠天吃饭”的困境,建设“希望的田野”?
2016年,南方电网广东公司专项投入1.1亿元资金用于农业电气化抽水灌溉井的通电建设,项目涉及湛江地区300多个村、近4000口机井,可灌溉农田59.3万余亩,总负荷达6000千瓦。9月20日,历时近两年的广东湛江机井通电工程全面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