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核电渐成中国品牌名片之一,是代表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国之重器”。中国核电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凭借先进的技术、优良的装备、安全的性能,成功打入海外市场。中国已从核电技术输入国,跻身为核电技术输出国。作为中国核电业龙头企业,中国广核集团(以下简称中广核)积极践行走出去的战略,将中国自主核电品牌在海外发扬光大。
中国自主核电技术成功“出海”
2016年9月29日,中国广核集团与法国电力集团(EDF)、英国政府签署了英国新建核电项目一揽子合作协议,确定中广核参股投资英国欣克利角C和赛兹韦尔C、控股投资布拉德维尔B项目。消息一出便抢占了世界各大主流媒体的头条,全世界意识到,中国在核电领域已经不是昔日的学徒。
根据协议,“华龙一号”技术方案在通过英国通用设计审查后,将应用于布拉德韦尔B项目,该项目将由中广核主导。中广核挺进英伦,首次在老牌发达国家建设核电站,这是中国核电走出去的里程碑式事件,也标志着“华龙一号”技术得到了欧洲发达国家的认可。
“华龙一号”是中国广核集团和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联合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它按照中国最新安全标准的要求以及美国、欧洲的相关要求,同时借鉴日本福岛核事故的经验反馈以及国际先进设计理念自主研发而来,安全水平与国际主流三代核电技术相当。
从“核电大国”迈向“核电强国”
记者日前在深圳中国广核集团总部采访时得知,中广核从大亚湾核电站建设起家,逐步发展成为立足广东、走向世界的全球知名清洁能源企业。至今,中广核在运核电机组达到20台,总装机达到2147万千瓦,保持国内第一、全球第五。中广核国际业务已分布20多个国家,境外营业收入占比超过20%。“到2020年,中广核核电装机将进入全球前三,仅次于法国电力集团(EDF)和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中广核董事长贺禹对此信心满满。
据介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连续30多年未曾中断核电建设的国家。从1987年引进法国技术开工建设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大型商用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到成功开启全球最高端市场,中广核历时30载,实现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华丽转身。“当年建设大亚湾核电站,是法国人和英国人联手教我们,连地板砖、水泥和电话线都要进口,国产化率仅为1%。”贺禹说。
时至今日,英国政府对采用“华龙一号”的布拉德维尔B项目的通用设计审查正在进行,预计第一阶段工作于今年11月中旬前完成,项目计划在2025年左右开工建设。贺禹表示,投资建设英国核电项目将把中国资本、技术、装备、经验和中国服务全面带出国门,为“一带一路”的推进提供关键支撑点,象征着中国从“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转变。
在签约英国核电项目之前的2015年11月,中广核与罗马尼亚国家核电公司曾签署协议,将全面负责罗马尼亚切尔纳沃德核电3、4号机组的投资、融资、建设、运营及退役。2016年1月,罗马尼亚政府已向中广核递交了由该国总理签署的罗核项目专项政府支持函。作为我国核电建设的主力军,经过不断的积累,中广核目前具备国内外同时开工建设20多台核电机组的能力,在世界核电领域独树一帜。
在核燃料领域,中广核与哈萨克斯坦国家原子能工业股份公司合资建设的中哈核燃料组件厂已于2016年12月正式开工;在非洲,中广核收购的全球第三大铀矿纳米比亚湖山矿已出产铀矿石,即将全面投产;在北美,中广核收购了加拿大铀矿企业FissionUranium19.99%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截至目前,中广核控制的铀资源总量超过30万吨,可满足30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30多年的换料需求。
为推动国内核电产业链“抱团出海”,今年7月,中广核联合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中国东方 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等9家国内主要核电工程建造及装备制造企业,签署联合宣言,共同推动“华龙一号”,为中国获得更多国际核电市场份额。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等9家企业负责人承诺,将充分发挥各自在核电产业链上的优势,与中广核一道致力于全面提升“华龙一号”的核心竞争力,推进项目建设在工程质量、工期和造价方面实现“又好、又快、又省”,创优“中国标准、中国制造、中国建造”的自主核电品牌。
“中广核的走出去将是多业态、全方位的走出去。”贺禹表示,目前中广核已创造了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八个最”,分别是中国在英国及欧洲最大的投资项目——英国核电项目、中国在非洲最大的实体投资项目——湖山铀矿、马来西亚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者、中国在爱尔兰投资最大的企业、孟加拉国最大的独立发电商、埃及最大的独立发电商以及比利时最大的陆上风电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