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中核集团获悉,截至2月9日,中核集团在役核电机组17台,在建核电机组9台,年度发电量首破千亿千瓦时,负荷因子、能力因子等运行指标连续5年国内第一,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秦山一期30万机组和秦山二期1号、2号、3号机组的WANO综合指数为100分,排名世界第一。
累计安全发电突破7000亿千瓦时
中核集团核电建设从秦山到田湾,从福清到海南,包含“华龙一号”、快堆等各种核电反应堆,已安全运行140堆年,未发生过一级及以上核安全事件。累计安全发电突破7000亿千瓦时,相当于少消耗标准煤约2.33亿吨,减排二氧化碳约5.15亿吨、二氧化硫约557万吨,减排氮氧化物约370万吨,相当于造林210万公顷,面积可覆盖整个北京,环境效益特别显著。
中核集团海内外共在建4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目前建设各节点均按期或提前完成,是全球唯一按照进度计划建设的三代压水堆核电项目。“华龙一号”海内外首堆均已实现穹顶吊装,进入全面安装高峰期。
2017年5月25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提前完成穹顶吊装,正式从土建转入安装阶段;2018年1月28日,福清核电5号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成功吊入反应堆,工程进入到关键部件的全面安装阶段。
落户巴基斯坦卡拉奇的两台“华龙一号”同样进展顺利。从2017年9月10日至9月30日,“华龙一号”海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厂K2项目的4台主设备(蒸汽发生器3台,压力容器1台)全部成功就位。2017年10月13日,K2项目成功实现穹顶吊装。这意味着中核集团在同类核电站建设中首次创新性运用主设备预引入法取得了圆满成功,这一机组主关键路径工期显著缩短,为“华龙一号”海外首堆工程早日建成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华龙一号”及后续其它同类电站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燕龙”泳池式低温供热堆正式发布
中核集团自主研发的“燕龙”泳池式低温供热堆正式发布,为冬季供暖提供新的选择方案,是中核集团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打赢蓝天保卫战” 的具体措施。据测算,一座400MW的“燕龙”低温供热堆,供暖建筑面积可达约2000万平方米。“燕龙”泳池式低温供热堆已具备产业化能力,目前泳池堆示范工程已完成方案设计,正在进行初步设计工作。
同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铀浓缩专用设备研制进展顺利,预计2018年3月全面达产。这一工程工业化应用,对保障我国核燃料供应至关重要,为核燃料出口提供支持和保障。
示范工程的建成,标志着中核集团专用设备实现了升级,具备大型商用条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也意味着我国向专用设备强国迈出坚定步伐。
公众沟通持续探新路
中核集团认识到,公众的态度直接决定了项目的“生死”。目前邻避现象凸显,企业越主动公开透明,越能增进公众的理解和信任,也就越拥有话语权,对核事业的发展越有利。要加强正面宣传,尤其要做好核安全科普宣传,带动核工业人一起传播正能量。
中核集团已经连续5年举办“魅力之光”杯全国中学生核电科普夏令营。作为核科普品牌,“魅力之光”在全国中学生群体中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在此基础上,连续3年举办 “核你在一起”科普开放周活动,开展全国高校学生课外“核+X”创意大赛对话交流活动。院士专家、媒体记者、有关地方政府、全国劳模、书法家、社会人士、高校师生等来自社会各界的公众代表参观体验核工业全产业链,近距离探索和感受核能魅力。
不仅如此,在展览展示、文化产品开放方面也进行了尝试。2017年共完成展览展示项目15个,其中国外展览2个。接待观众10万人次,运用流行的VR技术开展互动式体验,提升展览科技感,拉近了核能与公众的距离。(记者:孙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