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天然气生产消费持续增长,峰谷矛盾依然突出,其目标值取决于技术创新和政策杠杆的力度
2016年,受我国大力推进“煤改气”和气价下调等因素影响,市场需求增速较2015年有所回升,预计2016年全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212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9.7%。天然气国内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预计全年进口727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达到34.2%。总体供需平衡,但受季节性用气不均衡、储气库工作气量不足等因素影响,淡季被迫压产,冬季仍面临调峰保供的巨大压力。
在“煤改气”和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的双重推动下,预计2017年国内天然气消费稳定增长,比上年增长10%,达到2349亿立方米,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可能突破38%。这对天然气供应体系的灵活性、完备性、安全性提出更加迫切的要求。2017年天然气季节峰谷差的矛盾,随着国家储气价格改革的出台,有望缓解,但储气调峰设施尚需投资建设周期,难以短期内得到彻底改观。
低碳环保是推动天然气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而天然气与其他能源价格难以形成正常的比价关系是制约天然气替代的主要原因。国家清洁能源政策和天然气产业政策、价格政策等是天然气发展的重要杠杆。政策力度在相当程度上决定天然气的发展前景。“碳市场”建设的启动给天然气替代发展带来利好。但从目前看,要实现2020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占比达到10%的目标,尚有诸多不确定因素。
七、交通能源继续向多元、绿色、低排放发展,其发展和前景最终由市场选择和决定
交通运输业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部门,目前我国交通运输用燃料(不含轨道交通)以石油产品为主,占比超过90%,电动汽车、液体生物燃料、天然气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作为交通能源实现多元、绿色、低排放的现实选择,正在得到快速发展。2017年纯电动汽车将继续在政策的强力支持下快速发展;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和其他醇醚替代燃料由于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有望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应用;天然气汽车由于与其他燃料比价优势不明显且缺乏明朗的政策支持,增速将放缓;而混合动力汽车性能稳定、经济性好,将会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
在政策引导下推动交通燃料多元、绿色、低碳发展是世界各国政府普遍采用的手段和途径,然而“政府+市场”最终让消费者自主选择是必然趋势。
八、碳市场开始预热,逐步成为油气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和企业关注的热点之一
国家已经明确在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炼油、乙烯和化肥被纳入第一批试点范围。进入试点的企业2017年下半年就可能对配额予以关注。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后,外部政策内化为企业运行成本,将对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一是有利于通过市场机制加快包括天然气在内的清洁能源替代应用,促进油气行业绿色发展。另外,也有利于推动油气行业开采技术、工艺技术、装备技术和信息技术创新,如碳的捕集利用技术、高性能合成材料等。碳市场的启动将很快成为备受企业关注的热点之一。
九、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有所改善,行业管理的任务更加艰巨
一方面市场环境趋于改善。在中央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下,行业准入、扩大开放、深化改革都将更加深入,产业政策更加明确,法规和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政府监管逐步加强,市场环境将趋于更加公平、开放。
另一方面市场环境更加复杂。随着行业市场化进程加快,市场主体增加,利益更加多元化,新情况和新矛盾不断出现,现有行业管理和监管仍会存在滞后和漏失现象。这考验政府行业管理。
十、中国未来将成为石油市场价格风险的重要承担者,从战略上减少和规避风险,成为制定能源长期政策的重要基点
美国通过页岩革命,基本实现了能源独立,创造了世界天然气的地板价。我国无论是石油还是天然气,国内生产增长与市场需求的矛盾都在加深,目前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预计到2020年前后,我国天然气的进口量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进口的NumberOne(第一)。我国既是国际资源的分享者,也是世界油气市场价格风险的重要承担者。这需要我们认真审视国家的能源战略和产业政策、贸易政策、价格政策,认真思考如何从体系上保障油气安全,如何提高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确实推动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