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宝
2015年,国际油价一路下行。2016年1月下旬,美国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WTI)期货价格已经跌破30美元/桶,跌幅超过60%。现在国际油价徘徊在50美元/桶左右,仍然处于低迷状态。同时2016年我国进口原油3.8亿吨,达到创纪录水平,增长13.56%。
面对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大家都认为,我国此前在高油价时期着手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是一个非常英明而且及时的决策。储备基地建好后,正好赶上油价下跌逢低吸储,大大降低了石油储备收储成本,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能源保障。
作为这一决策的亲历者,回顾这一过程,我深深感到当时作出这一决策非常正确和及时,其过程伴随着反复比选论证和攻坚克难、积累经验,并不那么简单和容易。这一决策过程,充分体现了中国能源工作者为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强烈责任心,以及他们所付出的锲而不舍的努力。
石油储备是西方国家的经济武器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关注和高度重视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工作,曾在2005年12月26日和2015年5月25日分别以浙江省委书记和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身份视察了舟山国家石油储备基地。
国际上,战略石油储备诞生于战后第一次石油危机,在第二次石油危机期间得到加强,在之后的历次石油价格暴涨暴跌中不断成熟和完善。1973年至1974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欧佩克组织(OPEC)通过控制产量,使原油价格从每桶3美元上升至11美元,沉重打击了严重依赖石油进口的西方经济,使西方发达国家意识到石油供应是其经济的“软肋”。于是1974年,经合组织(OECD)国家联手成立了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要求成员国至少要储备60天进口量的石油,以应对石油危机,被称为应急石油储备。石油储备包括政府储备和企业储备两种形式,在必要的时候成员国之间应该互相提供储备支持。其中的政府储备也被称为是战略石油储备。
上世纪80年代以伊朗革命为主要诱因的第二次石油危机期间,油价从每桶13美元上升至43美元,进一步凸显了石油依赖经济体面对油价危机的脆弱性。IEA于是进一步要求成员国必须把石油储备增加到90天净进口量以上。石油储备制度逐步完善,规模进一步扩大。从那时起到现在已经过去了30多年,每次当国际石油供应存在风险时,IEA成员国都动用石油储备。例如美国政府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以直接销售的方式向市场投放了3300万桶储备原油。美国也曾要求中国,作为同样的石油进口国,在释放原油储备、平抑国际油价方面与美国协调一致。
西方国家通过应急石油储备,一是有效地削弱了石油生产国以石油为武器对西方国家的威慑,使人为的供应冲击不至于发生或频繁发生;二是在真正发生供应危机时,也通过释放原油储备,平抑危机风险,将石油供应冲击的影响降到最小,确保了自身经济和政治稳定。可以说,应急石油储备已成为西方国家重要和有效的能源保护措施和经济武器。
上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刚建立应急石油储备时,我国也有一些密切关注国际形势的同志提出应该建立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但由于那时中国石油还供大于求,是一个石油出口国,国家层面对石油供应的短缺或中断的危机感并不强烈。那时很难预料到中国未来的石油需求会快速大幅度增长,会成为石油的净进口国,对外依存度会达到60%以上,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之一。因此,这个提议并没有引起特别重视而付诸实施。
1993年:中国变身为原油净进口国,战略石油储备提上日程
1993年,是我国能源供需变化的重大分水岭。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油进口急剧增加,这一年我国由原油净出口国转变为原油净进口国,结束了大庆油田发现以来,我国实现石油自给并略有盈余出口的30年历史。此后,原油进口量不断跨上新台阶。2004年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2009年突破2亿吨,2014年突破3亿吨。2015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60.6%,2016年更进一步升高到65.4%。正是在这种急剧变化的能源发展格局下,建立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凸显。研究界和决策层逐步统一了思想。
随着我国石油消费和进口数量的逐年增加,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高度出发,对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保障国家能源和经济安全问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加强石油储备”。2000年11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时任总书记江泽民明确要求对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等关系全局的项目要抓紧论证,尽早实施。2002年3月20日,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增加原油储备设施建设的几点情况”,时任总理朱镕基在该报告上批示:“请计委进一步论证后,报总理办公会审定。”2002年底,国务院总理办公会听取并审议批准了《国家计委关于建立国家石油储备实施方案的请示》(计综合〔2002〕2082号),标志着我国从此正式启动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建设。
2004年:国家石油储备拉开序幕
建设战略石油储备基地被提上了日程。但是具体在哪个地方建?该采取何种管理模式?是建地面油库还是建地下储备库?这些问题看似非常具体细微,但是如果不能解决好,将极大影响建设过程和工作效率。这些决策都经历了非常详细的论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