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科威特经济转型
近几年,随着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低位震荡,产油大国科威特改变单一经济发展方式的愿望越发迫切。阿祖尔炼油厂项目是该国急需发展的大型石化项目。据了解,该项目设计一次加工能力为3150万吨/年,建成后将成为中东地区规模最大炼厂,使科威特的日炼油能力提高66%。
该项目将分两个阶段建设,当前主要为满足科威特环境保护需要,遵循国际环保标准,为科威特发电厂提供低硫燃料油为主,减少二氧化硫排放,改善空气质量。第二阶段项目将利用先进技术,以生产超低硫汽油为主,大部分石油产品将用于出口。
中石化科威特阿祖尔炼厂项目经理郑立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科威特主要的经济支柱是原油出口,但油价下跌以来,这方面的收入不断降低。为此,科威特希望扩大炼厂产能,提高油品的附加值。新厂建成后,产能将从目前每天290万桶提高到2020年每天400万桶。对科威特来说,可以说是实现经济转型,从卖原油到卖成品油。
正如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总裁所说:“中石化是在创造历史。”
据中石化介绍,科威特阿祖尔炼油厂项目消耗钢材6万吨,使用电缆总长度达4900公里。同时,项目可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在科威特当地采购的金额将占该项目合同总额的21.83%,将有力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未来3年,该项目将在科威特当地采购超过8亿美元,用工人数将超过该国总人口的1%”,中石化有关人士表示,其它大部分人员将来自巴基斯坦、印度和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当地雇员。同时,阿祖尔炼厂建成后将提供1000个高技术水平岗位。
打造炼化技术新“国家名片”
前不久,中石化员工高强(化名)和施工现场的一位菲律宾工头聊起中国的经济发展,这位工头竖起了大拇指,并从上衣口袋里拿出新买的华为P9 plus手机,说质量相当好,用起来比之前的三星手机好很多。高强问他:“担不担心网上所说的中国制造不行,产品质量容易出问题?”
他直接回复说:NO,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这些年中国的产品质量越来越好,性价比也高,很受周边朋友的喜爱。
这些年,我国越来越多的产品正在“走出去”,成为“国家名片”,炼化技术也已具备这样的实力。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内能源化工领域的12名院士联名给中央写信,提出将我国炼油化工技术及装备作为我国制造业的第三张“国家名片”向国际社会推介,将炼化合作项目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我国炼化制造业“走出去”步伐。
中石化有关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称,炼化工业是我国真正掌握了核心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少数几个产业之一,一些先进技术已经出口国外多年,可以说是中国制造的典范。所以,将我国炼化制造技术作为新的“国家名片”推向世界,提升我国炼化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既有底气,也非常必要。
中国石化科技部主任谢在库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经过30多年的创新发展,中国石化炼油化工技术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部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目前我们的炼化技术、装备和工程施工能力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比具有比较优势,应该加快‘走出去’,用我们先进的炼化制造技术促进这些国家的发展。”
目前,国际油价走低,并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将继续低迷,中东、俄罗斯、中亚等“一带一路”沿线油气资源国,正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石化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一批大型炼油和化工项目。这些国家与中国关系友好,有加快发展经济、调整经济结构的强烈愿望,对炼油化工技术装备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又大多处在石化工业发展的上升阶段。这为我国炼化技术“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目标市场。
事实上,这几年,中石化积极与国际大型石油石化公司在境内外开展炼化合作,如福建联合石化、上海赛科、扬子巴斯夫、天津中沙、沙特延布、俄罗斯西布尔等一批境内外炼化合作项目均已建成投产,积累了宝贵的国际炼化运营管理经验,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化水平的炼化人才。
据专业机构预测,到202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新增炼化产业市场需求近两万亿元,空间巨大。经过20余年的经营,我国炼化技术和工程队伍在这些地区建立了良好的信誉。将我国炼化工业技术输出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向沿线国家进行推介,提高我国炼油化工技术与装备的国际影响力,推动炼化工艺技术与装备出口,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